“虽然有毒有害的蔬菜吃到肚子里会生病,但是如果人不吃饭,是会死的。”这是我昨晚刷剧《县委大院》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在剧中,新州市正大战旗鼓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市长在会上亲自定指标、搞排名、派任务,排名靠前的区县得到肯定与表扬,主官在会上作经验分享,而排名靠后则要“挨板子”、被约谈。很显然,九原县优秀的经济数据、丰硕的招商成果与曹立新县长的为人处世风格是离不开的,目标明确、敢想敢干、雷厉风行。毋庸置疑,曹县长肯定是一个全心全意搞发展的好领导,他曾说“只要我不干违法的事情、不把钱踹到自己兜里,那我觉得我干的事就没什么问题!”,因此他为了地方的经济发展,有时候会给人一种“不择手段”的感觉。我们当然要承认,很多地方需要这样的领导,因为他可以把经济数据搞上去,他可以让企业发展得更好,他可以让老百姓有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经济好了才可以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投入,从而改善老百姓的整体生活质量。说了那么多,好像我很喜欢他这种领导?不,我喜欢不起来,至少以我目前的层级和境界还不喜欢。
在新州市大搞特搞招商引资,想方设法推动经济发展的趋势中,以梅晓歌为书记的光明县可谓是一股清流,因为当全市各个县区都在绞尽脑汁多招商,多措并举推项目的时候,梅书记在干什么?他在搞医疗改革、环保整治和农村治理,虽然都是利及后代的大好事,但是每一项都是硬骨头,不容易出政绩,稍不留神还会搞出社会矛盾,影响稳定大局。医疗改革可以让老百姓看病更便宜,但是动了很多药企的蛋糕,也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收入,推进必有不小的阻力;环保整治关系老百姓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治污需要企业投入大额资金引进设备,但很多企业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是困难,根本没得救,如果彻底关停污染企业,那么就有不少人失业;农村治理就更难了,农村工作是直接跟广大农民接触,有时候很多事情不是对和错那么简单,评判标准也并不是按照白纸黑字的规则条文来评判。虽然这些工作很难,那就不做了吗?当然要做,你看梅书记就很坚定地做了,不惜跟上级的指示相违背。我总觉得,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各级各部门都要严格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行事,不太可能把经济指标和任务排名抛在一边,自己想推进什么工作就推进什么工作,这样也是会出问题的。不过电视剧还是要这么来,因为看剧的是广大老百姓,老百姓自然是希望领导们可以总是从最基层群体的利益出发来推动工作,最好是动一动那些大企业家或者上层群体的蛋糕,让投机取巧的人都竹篮打水,让为非作歹的人都得到惩治。
其实,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会在不同的角色之间反复跳跃。当我将自己代入机关工作人员的角色时,我会觉得搞好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最重要,最好是考核排名领先的,经济数据高高的,落地项目多多的,然后老百姓不投诉、不上访,最后受到上级肯定与表扬,得到重用提拔......但是当我将自己代入一名普通老百姓的时候,我又觉得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这些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唯有自己的收入水平和眼前的利益得到保障才是最重要的,在工厂打工的时候,希望可以工资高一点;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希望医药费可以便宜点;在家种地的时候,希望粮食的价格可以更高一点;村子旁边盖工厂的时候,希望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可以轻一点......所以新州市的马市长也好,九原县的曹县长也罢,当他们得知矿产企业的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已经导致很多村民患上慢性肺病甚至是癌症的时候,仍然说出“环保政治步子可以慢一点”“发展企业哪有不污染的”这些话的时候,我觉得很愤怒,因为我觉得他们没有把我们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放在心上,满脑子都是经济数据。那些得了慢性肺病甚至癌症的农村家庭,在他们眼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调查报告中的一项“数据”,但是对于那个家庭来说,那是生活的全部,是一辈子病痛的折磨,所以我一度无法理解。但是过了一夜之后,我好像没有那么生气了,那些领导们要贯彻落实上级的部署要求,在现行的考核体系中需要每一级政府区全力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否则就不合格,排名就靠后,就代表你这个领导做的不好,没有能力,没有办法升上去便没有了施展才干的舞台,可能也就失去了推动惠民措施的机会,哪怕你真的是个有抱负的人,是真的想为老百姓谋福利,那也要有机会和平台才行。
本来想着由电视剧引到现实生活,来督促自己认真想想经济发展和民生的逻辑关系,但是觉得自己还是没有理清,还是等我先把电视剧看完吧。今天在单位看某报告的时候,看到这么一句“经济问题就是政治问题”“要全面系统地看待和做好经济工作”,我还需要深入理解一下,说了上面那么多,好像自己把经济发展同环保、民生甚至是普通群众的基本利益都割裂开来了,但肯定不是这样的,只是我还没有到那个层级高度。一个地方的主官要主持全面工作,有太多工作需要推进,但这些工作肯定不是相互割裂的,至于以什么为重点,以什么为抓手,则跟这个主官的施政理念或者说是“政绩观”有很大关系了。继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