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刚听完樊登老师的《认知天性》这本书。樊老师说,很多朋友问他: 你看这么多书能记得住吗?樊老师说: 记得住啊!朋友感慨:不公平啊!你就是脑子好!
真的是因为脑子好吗?不是的。是因为他有个习惯: 每读完一本书就放一边,不看,然后拿一张纸把里面的内容点都一一写下来。和猫叔说的完全一致-----这就是检索。
检索,就是主动回忆某个事情的过程。如果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检索,也就是多去做自我检测,我们的记忆就会得到强化。
大脑和肌肉一样,是需要锻炼的,经常锻炼才能够让它变得强大。
那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不愿意去做这件事呢?因为在回想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怎么想也想不起来的痛苦过程。可是学习的过程就是痛苦的,就像樊老师说: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可就像锻炼肌肉一样,开始的阶段很痛苦,到了后期,习惯了这样的强度,酸胀感也就消失了。大脑也一样,习惯了,也就适应了,你的记忆力就随之提高了。
好,那现在我们又要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除了少部分人读书是为了消遣,我相信,大部分人读书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改变现下的状态。
我就是这样一个目的,所以我每次读书都是目的性的读书,针对性的挑书。每看完或者听完一本书,如果对我有启发,我就会一遍一遍的重复,把在听的过程中所有想到的思路都记下来,然后整理出来去践行。听完猫叔的分享,发现误打误撞我居然做对了!开心~
但是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思路,这其中其实有些地方自己并没有完全想明白。这个时候怎么做呢?找到一个人,说给他听。这个人可以是你的领导,也可以是你的朋友。总之得是你认为比你厉害的人。因为这样你才会认真的去思考和整理思路,而不是毫无准备的开口。
往往在说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就会逐渐清晰。如果对方可以针对性的给你提出点问题或意见,那就是更大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收获知识,甚至还可能收获知己。
以上就是我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可以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