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十讲|《第八讲交集点》读书笔记(4)保持儿童注意力的策略

摘录:

第一种方法是惩罚,谁不认真听讲就站到教室后面。这是惩罚。惩罚是有效的,可以排除纪律上的干扰。

第二种是奖励。小学阶段的小红花之类,哪怕是到了中学也是可以用的,对那些表现好的同学口头表扬,或者用积分卡都是有效的。

第三种方法是什么呢?是智力挑战。智力挑战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交集点,交集点带了问题,带来一种智力挑战。老师一听就知道智力挑战其实解决儿童注意力的问题的核心因素。奖励和惩罚是辅助性的。你可以让儿童坐在那里,眼睛看着你不违反纪律,但是你没有办法让奖励和惩罚确保一个人的大脑活跃,也只能让一个人在那里坐端正。

还有一个也非常重要,就是训练有素。训练有素比奖励和惩罚更有效,为什么呢?训练有素的好处是降噪。课堂上有很多噪点——说这说那的,回答问题乱七八糟的——如果儿童训练有素了,课堂上就节约了老师的管理成本,上课过程中的解释成本就降低了。所以训练有素和智力挑战,本质上其实是课堂里非常重要的因素。

思考:奖励和惩罚在课堂里比较常见,但正如文中讲的:你可以让一个学生通过奖励惩罚做端正,但是你没有办法通过奖励惩罚让一个学生的思维活跃。而这个训练有素我也深有同感。在上科学课的时候呀,哎呀,这个科学课确实比较活跃,再加上语数老师管严了之后,学生一般在副科课上会要放松一些,纪律就没有那么好纪律没有那么好了,就要耽误很多的时间去管理,所以因此训练有素的确是能够降低很多的课堂管理的成本。


摘录:因为交集点和注意点是同一个话题,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注意点全部的观点,我们可以概括一下。他说我们要动用一切的治愈手段,阅读、直观手段来形成一种内部的刺激和诱因。这种内部的刺激和诱因会成为思维的引火线,促进儿童将新教材跟这种内部的刺激诱因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激发出兴趣,形成和保持情绪的高涨、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在这种状态下,儿童就能够体验到一种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这个时候他的注意力比较集中,这个这是个良性循环,反之就是恶性循环。恶性循环就是他很疲惫、厌倦,他没有高涨的情绪、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这样的话,你给他讲知识,知识只能引起他一种冷漠的态度,他不动感情的在那里抄题做题,导致他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导致课堂上掌握的知识非常肤浅。最后负担转嫁到家庭作业,结果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就没有时间去读书,没有时间去发展第二套大纲,他就无法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这就是恶性循环。在这在中学表现的非常明显。大家听过囚徒困境:一读书怕影响成绩,结果不读书,成绩本来就很差,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我们现在其实就是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在讲智力,讲让让儿童有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时,他是他强调的始终是阅读。

思考:所以还是要提高课堂效率,要注意课堂中的训练有素和智力挑战。训练有素可以让所有的儿童保持一定的效率,而尽力挑战可以促使儿童深度学习。解决了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困难的问题之后,有了学习能力,儿童才能够有时间回家去阅读。


摘录:要解决注意力的问题:

首先要修炼自己对教材、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专业不过关是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困难。

其实我们可能很难找到交集点。

再次,我们缺乏足够的材料、经验,包括阅读、观察、实验等。

思考:重中之重还是要挖掘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摘录:那高度的注意力到底从何而来?

高度的注意力总是源于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触发了原有的经验,然后原有的经验进入一种重新整理就是编码理解的过程。但如果儿童没有已有经验,学习就是痛苦的识记结论。如果儿童没有问题指向,那儿童也就没有办法去激活已有经验。

所以要求我们老师做到两点。

第一,在上课前事先填充儿童的经验。第二套大纲、不随意识记、体验都是做这个的。

第二,用问题或者作业诱发认知冲突的发生。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能够由机械教学走向意义教学。我们如果解决不了这个核心问题,用一些边缘策略,比如说引入奖惩机制等,可能有效果,但他们是边缘策略。再比如说老师突然提问,突然之间问一个问题,儿童不得不提防老师会不会提问自己。有效,但副作用大,因为儿童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会影响他们的深入思考。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儿童集中注意力,这也是边缘策略。

思考:正如书中所说,我们要在边缘策略之外,实实在在地、真真正正的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实际问题,就是我们对学科的非常深刻、精透的理解,然后我们要把这种理解变成问题、现象带给儿童,这很重要。为什么一直强调老师对知识的理解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理解知识,而且在不理解时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理解。只有在你给别人讲、在你设计问题,在你找典型例子的时候,你发现你不好找,你才会发现并没有真正完全理解。也就是说我们在知识面前没有享有真正的自由。我们说要给儿童补充第二套大纲,我们老师真的具备第二套大纲了吗?虽然我们经过大学那么多年的教育,我们对学科那些通识的东西真的理解吗?相关学科我们有必要的理解吗?历史老师不需要读政治吗?不需要看地理吗?这些都是问题,老师在这些地方精进之以后,看教材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会有X光眼,就会有交集点的意思。你更容易看出问题,也会设计问题,但你更容易看出问题,更会涉及问题的时候,儿童思维就被激活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