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凉的雨终于停歇,伴着期盼的晴天,迎来了传统的中秋。
八月十五月儿圆,还好,还好,天儿晴了,月儿也圆了。
但遗憾的是,不知什么时候起,对节日没有那么敏感了,包括所有的节日。恕我直言。也许,这大概是人成年人后的不同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儿时,母亲对二十四节气是非常熟知又看重的。儿时自白露那天起,心里就期盼着月圆之夜——八月十五。之所以这样称乎中秋节,自是儿时被母亲称呼所引导的。
儿时的眼里,对中秋、春节这两大节日是非常喜欢的。除了可以让母亲带着去给姥姥家送月饼外,还可以吃上香气浓郁的黄香蕉苹果,酸甜可口的即时葡萄,当然还有少不了的圆圆甜甜的月饼。最让我和弟弟期盼的还有母亲亲自下手炸的小脆果子,那滋味儿,嚼在嘴里,香喷喷,脆生生,简直是人间美味!
其实,这些食物水果并不是有多想吃,真正令我们兴奋又期盼的是在大秋的忙碌中,这样一个家家重视的节日的仪式感。现在想来,的确是的。大人会放下手里的农活儿,而去张罗一些美食,去走亲访友,以表示对亲人的惦记与想念。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看望父母,家里的弟兄给长辈拎上两瓶酒,带上几斤月饼,以表示孝敬。就这样,互相串着门儿,互相道着祝福,很是热闹。
当然,这些都是在八月十五前几天串完的。真正到了十五的夜晚,母亲是要用水果、月饼来敬月的。静静的夜晚,皎洁的月亮升上天空之时,母亲便把准备好的月饼与水果一一端在院里的石桌子上,再点上一炷香,嘴里会叨念着一些我从来没有听清楚过的话语,但也没问过母亲。现在想来,应该是一些祝福的话吧!伴着静静的月光,我和弟弟在旁边看着母亲熟练的动作,心里充满了好奇。
“来,陪月儿一起吃块月饼吧!”母亲敬月完毕后,会招呼我们一起坐下来,品尝着甜甜月饼,听父母讲嫦娥的故事,那年复一年的美好,带着无限的遐想与神秘,深深刻在了我们的心里。。。
抬眼望,今晚的月儿已经悄悄地升到了空中,本来约好的十点看月拍月,也因为成年人的懒惰而食言了。当然,我们是认真看了中央一台今晚的中秋晚会,很喜欢,也很治愈。喜欢晚会里的每一首歌:《但愿人长久》《春江花月夜》、《谁不是靠着梦想活到了今天》、《星辰大海》、《一荤一素》、《乡愁》、《平凡之路》、《和你一样》、《这世界那么多人》、《送你一朵小红花》、《大风吹》、《唱支山歌给党听》……
呵呵,罗列了那么多,当然还有。但确实都是喜欢的。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喜欢的不容易,任何都是,所以要珍惜。今夜,虽没有石桌,但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月饼水果摆盘里:敬月、赏月、话月……
夜静了,中秋悄悄而过,该忙碌的明天又开始忙碌了,这传统节日的意义,有时也是让奔跑的人歇一歇,让久不联络的情温一温,让节日的美食治愈,让久别的人儿重逢。忽然地,想远在弟弟家的父母了……
中秋节,团圆节,传统节,年年且岁岁,月圆盼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