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很多血,任何兴趣真的是三分钟热度。当我对某样东西开始充满好奇,充满兴趣的时候,真的是可以说废寝忘食地把玩,而我每次也都很享受那个不停试错,不停探索,不停品尝惊喜和成就感的过程。
在中学时期,并没有多少时间给自己去体验这个过程,上了大学,开始有更多时间可以自主安排,于是,第一次开始倒腾自己的新大陆。印象最深刻的,我第一个迷上的是的衍纸。但当时我并不知道我所做的那些叫衍纸。我只记得,闺蜜买了一堆彩色的纸条,本来是用来折五角星,最后剩了好多。某一天,我在百度图片中发现了可以用这些彩色纸条,卷起来,拼接组合,做成各种图案。于是,我买来了胶水和硬牛皮纸,加上原有的彩色纸条,就这样,简陋的开始做起了我的一个兴趣。做到一定程度,稍微多研究了一下发现,原来这叫“衍纸艺术”,制作过程有许多工具,但其他专业工具,却能做得还能入眼的过程,让我十分快乐和满足。
大概玩了一个学期的衍纸,我开始觉得不好玩了。偶然去男生宿舍通知事情的时候,发现同班同学用一次性筷子做了许多艺术品,在惊叹这个同学有如此精湛手艺的同时,我也开始把玩起来。于是,我又开始收集废弃一次性筷子,用洗衣粉洗干净,晾晒干后,我又要玩起了筷子。不过这一次的兴趣依然没有持续很久,毕竟比较费力,要用刀切,是个体力活哪……
再后来,舍友某一天打印了一张彩色的广告字体,里面有很多不同字体,于是,我又和她一起玩起了广告字体。不过,我只选取了其中一种字体来学。以前练字都没见我如此勤快努力过,也没有如此的兴奋感和喜悦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果真是硬道理。纵使所练的字体,只能搜寻到很有限一些些样本,但是,认真研究,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写的规则。慢慢地,写着写着,自己也就有了经验和方法。
这三样兴趣分别让我玩了大一大二两年,大三之后忙碌起来了,也就没时间再去三分钟热度把玩其他兴趣了。
工作之后,曾经学校并不是很重视心理,在寸土寸金的鼓浪屿校区,只有一件小小的琴房作为咨询室。在刚工作前两年,根本没办法申请到经费布置这个小小的空间,于是,由此,我又演变了一样新的兴趣。我买来了许多彩色泡沫纸,开始做起了小装饰品。依稀记得,在某一个暑假,用了几天的时间,动手做了一些小作品。虽然觉得寒碜,但却让自己觉得,用心装饰这个小空间特别快乐,而做的过程似乎非常满足我时不时很想动手做点什么的那种冲动和欲望。
后来,当了班主任。和自己第一届带的学生,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我们经常一起用心过每一个节日。有一年的圣诞节,我觉得做一回圣诞老人,给每个孩子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于是,我又研究起超轻粘土。那个时候的超轻粘土并没有像现在这般火热,还很少人接触。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利用各种能抓住的小小空闲时间,终于完成了这个“宏伟”的目标。与其说,完成目标让我很有成就感,不如说,在动手做的过程让我非常享受和快乐。不停挑战各种难度,不时有惊喜出现。我的同事和学生,在我的带动下,也玩起了粘土。但不像我这种三分钟热度,她至今还在玩,而我只维持了一个学期。再到后来一次重新拿起来玩,是为了给米粒做抓周的道具。
而最近,我新的三分钟兴趣伴随着延迟开学到来了。本来应该来学的时间没来学,于是,我开始想着,不然做点什么呗。于是,开始研究怎么做古早味蛋糕,怎么做戚风蛋糕,泡鸡爪,做蛋卷,做派……做吃的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件从来没想过会让我感兴趣的事儿,因为我真的很不爱。然后,我已经遇见,这个兴趣维持不了多久。
有时候我也很想让自己的兴趣能够长期维持下去,既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相处,又能让自己在那个过程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可是,这对我来说似乎很难,我总是这样,不停喜新厌旧,不停转换。或许,这也是我不能静下心来的原因,也是我的人生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