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陈粒《戏台》:红楼梦也好,金瓶梅也罢,我只听歌不说话。
关于青春版的《红楼梦》的主题曲,众说纷纭,其中不乏有大量的文学爱好者对此持有否定态度,但是音乐这种东西,又怎能用一家之言概其全貌?
首先,我想说一下我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感受,特别费解为什么歌词里会出现“婊子”这种传统意义上低俗的词汇,但是因为在空间及朋友圈里的极度转发分享,我还是耐下性子把这首歌完整的听了一遍,果不其然,听过以后,果断的加入了“我喜爱的歌单”里,现在你让我讲为何听过一遍以后就无法自拔,我也讲不出个所以然,但是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此,音乐是本身就是一种感觉,所以好多人都在说同一句话“音乐无国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会在其他没有本国语言体系的语言中,会跟着音乐哭,会随着音乐笑,有甚者会随着音乐舞动……
这只是从感觉的角度来讲,如果真的掺杂有文学元素进入其中,读过《红楼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从初级认识层面来说,它讲了一个大家族里年轻一代的爱情故事;从中级认识层面来说,它也只不过讲了以大家族的兴衰成败为主线,生活在大观园里的人物的人生历程为填充物;当然,从高阶知识分子的层面来讲,它背后蕴藏的是一个社会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是非因果。
经典重现的意义在于记录经典、诠释经典,但究其根本也只不过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经典,让更多的人感受其精髓,所以当《戏台》能从不同的年龄段划分,多个角度与层面诠释时,本身就是一种革新。
不存在争议的艺术不是优秀的文化,个人知识框架不同,欣赏角度不同,争议的存在便不言而喻。
在此,我们没有过多的引导,你听到这首曲子,看到这段文字,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最真实的想法就是这首歌于你而言的意义。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类 ,将获得更多的电影音乐资源以及原创影评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