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首发于公众号“谈止”(ID:tanzhiwrite)
正文:
有些书在它诞生之时,都承载着许多故事,那些故事是作者身上的碎片,是沉重的记忆,是不可抹去的印记。
《偷书贼》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它的作者是澳大利亚的作家马克斯·苏萨克。书的故事源自他幼年时父母讲述的情节,二次大战时他的父母年纪还小,曾经亲眼目睹盟军轰炸汉堡之后的惨状,也看过纳粹押解犹太人前往死亡集中营的悲剧。苏萨克说,父母讲述的情景他一直记在心里,也晓得自己总有一天会把这些故事写成书。
作者以“死神“为第一人称视角,带读者到二战时的德国小镇走了一遭。
虽然是小说,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本回忆录,是莉赛尔在莫尔钦镇的回忆。而作者在得知她的故事之后,用小说的口吻把故事讲述出来。而这个故事太过沉重,用“死神“作为第一视角(也可以称作“上帝“视角),把有着浓厚历史阴影的舞台幕布展开,也贴合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人类真让我捉摸不透。
01、捉摸不透的人类
“人类真让我捉摸不透”这句话是整本书的结尾,死神的感叹也由始至终贯穿整本书的情节内容。“捉摸不透”是因为他透过莉赛尔的手记和自己对小镇上发生的事情的观察再结合当时世界的大背景得出的结论。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德国慕尼黑,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并没有对二战时期的德国有太多的描述,只是在“迫害犹太人“和“希特勒“两方面展开的轻描淡写描述,对于德国这个国家并没有太多的关注,所以对此期间的德国没有多大的印象。而那时的德国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平安无事,空袭也时常发生,内部的动乱和外部的战争在一步一步瓦解纳粹德国。
主人公莉赛尔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故事开始时二战还没打响,而她被生母送到了小镇上,随后母亲却独自离开,加上来时弟弟的意外去世,给莉赛尔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而收养她的那户人家刚开始也令她有些反感:看似懦弱的养父,满嘴脏话的养母,整天往她家门上吐痰的邻居,还有狂热纳粹分子的小卖部老板娘……
不过莉赛尔并没有太多的抱怨,尤其是在她结识了挚友鲁迪之后,跟他一起受罚、一起踢球、一起偷东西……莉赛尔已经开始适应小镇的生活。
在莉赛尔无法安然入睡时陪在她身边,为她读书的养父汉斯则成为了莉赛尔最依赖的人,汉斯为人善良温和,与妻子的性格截然不同,他在战争爆发之后甚至为了二十多年前的承诺而冒着生命危险收留一个犹太人,正如书中所述,他是一个双眼闪着银光的男人。
在汉斯和鲁迪的父亲要被征入军队,临行前所有的邻居都在为他们送行,包括他们那位凶恶的邻居也希望他能够平安回家。
战争使他们离别,又使得他们团结。邻居放下了平日的偏见;在躲避空难的地下室里女孩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声安慰在战火下惶惶不安的心;在邻居承受着丧子之痛的时候,人们都愿意伸出援手,就连平日里老死不相往来的莉赛尔的养母也投怀送抱。
莉赛尔的养母的形象原本是一个尖酸刻薄的中年妇女,但是在家里隐匿犹太人马克斯的那段日子和汉斯入伍之后都展现出了“反常”的一面。而她对生病的犹太人马克斯的悉心照料更是出乎读者意料,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汉斯这么多年来爱着她的原因,她始终是“刀子嘴豆腐心”。
有的人愿意在犹太人被游行的时候冲过去保护他们;有的人愿意在路的两旁咒骂犹太人。这些都是人的矛盾,也是令死神费解的地方。
莉赛尔偷书的故事也是充满了矛盾的抗争。镇长夫人在知道了莉赛尔冒着危险从火堆里偷书之后,愿意把莉赛尔留在自己的书房让莉赛尔读书。而当镇长夫人不需要莉赛尔的养母为她工作之后,莉赛尔对其产生了怨恨,连她送她的书也丢了回去。不过她后悔之后又去把书偷了回来。因为她认为书是她自己的。当她接二连三偷了几次书之后,镇长夫人直接让他们偷了一本字典,以帮助莉赛尔查找书中不认识的单词。两人之间忽冷忽热的关系,也是一个捉摸不透的地方。
02、七面骰子
在“琢磨不透”的东西中有一点非常有意思,作者在写汉斯一家隐匿犹太人这一个情节的时候,写了“七面骰子”:
一决胜负 : 6月 24 日
现在轮到骰子的第七面了 。 是在德国进攻苏联的两天以后 , 英国和苏联加人同盟国的三天以前 。
七点 。
你掷下骰子,看着它滚过来,你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骰子 。你知道它预示不幸,但你也一直清楚它一定会到来 。你把它带进屋子 , 桌子都能从你的呼吸中嗅出它的味道来这个犹太人从一开始就从你的口袋里冒出来。他是你口袋外沿上的一个污点。你掷骰子时,明白自己一定会掷到七点一一那是别人找来伤害你的一个理由。骰子落地,它盯着你的两只眼睛,奇妙,却又令人厌恶。你移开视线,它却还靠吸你胸口的鲜血来维持生命。只不过是运气 不好 。
你这样说 。
这并不重要 。
这就是你让自己相信的 -- 因为在你的内心深处,知道运气的这一小小转变是危险来临的信号。你隐藏了一个犹太人 , 就要付出代价。 无论如何 , 你都要付出代价 。
本来只有六面的骰子中多出了一面意味着不符常规,也就是与常人不同。结合当时德国排犹的历史,这原本不该存在的一面就是汉斯一家收留犹太人的这一举动。
七面骰子是荒诞,也意味着他们收留犹太人是荒诞之举,但是他们还是收留了犹太人。这既是汉斯出于对战友的报答,也是出于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怜悯之心。也正是因为怜悯是汉斯在街上去扶起跌倒的犹太人,尽管他会因此遭受到周遭人的唾骂,但这也无法阻止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也让这个家庭中的人成为德国中少有的明白人。
而那个被汉斯一家收留在地下室里的犹太人马克斯与莉赛尔的结缘也是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马克斯睡在地下室中杂乱无章的床单上,他常在地下室里与假想敌“希特勒”打拳,他还把《我的奋斗》一页页撕下来用油漆刷白,再写自己和莉赛尔的故事。他与现实的抗争、对黑夜的不屈,是逃避,也是追寻,他在书里寻求自己的世界。他是黑夜中孤独的鸟,而莉赛尔是引导他走向光明的阳光。
他是撷取文字的人,他把种子种在莉赛尔的心中,长成苍天大树,捍卫着莉赛尔的文字。在他写的书里,树最终倒下,这暗示着他后来被捕的事实,但是文字的声音仍然没有停止。这声音会一直响。这是文字震撼心灵的力量。两人间文字的羁绊支撑着两人一直走到战后,就连围观的“死神”也迟迟没有伸手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带走,甚至形成了可以抗拒死亡的强大力量。
03、“死神视角”
正是因为是“上帝视角” ,作者可以像谈话一样把故事讲述出来,不必在意多余的文字修饰。这种谈话式记叙就可以在不自觉中把后面的情节带出来,在不经意间给下文埋下伏笔。
比如说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来一句“我也是在莉赛尔写书之后我才发现的”,既把现在说的这件事说完整了,又把后面的故事引出。比如说鲁迪父亲这一段:
厨房里淡活的内容,要是鲁迪能一直在门边偷听 , 哪怕再听一会儿就好了……
随后几个星期里 他告诉自己 -- 或者说是替自己辩护 - 要是那晚他听,到了剩下的谈话 他就会走进厨房。“我去,”他会这样说,“请带我走吧 , 我准备好了。 ”
如果他走进去 , 可能一切都会改变。
三种可能
1、亚历克斯 · 斯丹纳不会遭受与汉斯 · 休伯曼相同的惩罚。
2、鲁迪会离开家去那所学校。
3、有可能 , 他会活下来。
然而 , 残酷的命运却没有让鲁迪在正确的时候走进厨房 。
书中这种“剧透“经常出现,“与汉斯的命运相同”,“汉斯的命运”是什么?前文没有讲到,在后面提到了,就是被纳粹党征入伍。
这种视角类似于阿加莎的小说中用到的视角,在小说《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也有用到。作者在对故事剧情充分了解之后,在文章的各种地方留下许多重要问题的蛛丝马迹,直到读者把书读完再重读的时候才会忽然惊醒:原来自己曾经也“看见”过结局。不过《偷书贼》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简单,而其他悬疑类的小说则会把这些线索埋得深一些。
04、书的故事
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
作者本身简约的文字风格,赋予这部小说一种冷冽、抽离的情感,加上死神的口吻,让读者不断感叹于人性的光辉与险恶之中。这本书会让人一读再读,一再对照当下的人间万事,产生极大的感触,并与书中人物建立直接的联系,仿佛感同身受他们的遭遇,与他们同感希望,同受苦难。文字平静的力量,对照战场上尸横遍野的残酷杀戮,构筑出人性既深奥又肤浅、既良善又残忍的矛盾。
《偷书贼》是一部很值得看并且以后反复阅读的书。朴实的语言,真情流露的故事无言中流露出战争的残酷。虽然最后小镇也难逃战火的牵连,但是比《夜》中骨肉分离、人性泯灭、“天使也绞死在绞刑架上”的场景差得太多。
同样是以二战为背景的书,《偷书贼》关注的是二战时的德国民众,而《夜》聚焦的是二战时的犹太人。《夜》一书中,冰冷的牢笼和死亡的恐惧,无时无刻都在支配着每一个奥斯维辛中犹太人。
埃利·威塞尔在《夜》里说过:“若我们忘记了历史,我们就是有罪的,我们就成了同谋。”
这不是小说,而是现实中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在《夜》中,作者埃利·威塞尔回忆自己与同伴被押往集中营的经历时,他写下了下面这段感人至深的话:
我将永远不会忘掉那一夜,在集中营的第一夜,它将我的生活变成了一个长夜...我将永远不会忘掉那烟。我将永远不会忘掉孩子们小小的脸庞,我看到他们的尸体在寂静的蓝天下变成缕缕白烟。我将永远不会忘掉那些火焰,它们永久吞噬了我的信仰。我将永远不会忘掉那夜晚的死寂,它永远地剥夺了我生的欲望。我将永远不会忘掉那些瞬间,它们谋杀了我的上帝、我的灵魂,并将我的梦想化为灰尘。我将永远不会忘掉这些事情,就算我被诅咒要活得如上帝那般久,永远不会。
因为有书籍,我们有机会“目睹”历史的发生,我们有机会与作者并肩,看看这个繁杂的世界,正如马克斯·苏萨克所说的:人类真让我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