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相关规定,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刚刚,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提出:原则上,不得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
年前,教育部从规范社会培训机构入手,紧急划出“红线”。年后,又紧锣密鼓地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这意味着什么?
一、学生“减负”与教育“反腐”双轨并行,决心之大,前所未有。
“山雨欲来风满楼”。教育反腐,将同领导干部反腐一样,纳入长效机制,不再会是一阵风,而将“永远在路上”。刚才在看一篇文章,有些老师身份的人还在强辩不存在“课上不讲课后补讲”的现象,还在说是有人蓄意抹黑老师,“全校56个老师,没有一个办辅导班”。小编为没参与办班的老师们点赞!但这个问题已经没有争论的必要了,毕竟家长怨声载道,惩治教育腐败的呼声已经一浪高过一浪。
部分老师向培训机构输送生源收取回扣、学校和老师强迫孩子补课收费,两会代表已经提出,定义为“教育腐败”,下一步要接受立法监察。教育部系列文件,可谓是减负与反腐并行,首在切断利益链条之举。目前,先清理外围,给家长和孩子“特长式”补课灭灭火,退退烧,下一步就是清理教育内线了,怎么个清理法儿,我们可以拭目以待。这样的政策和文件,相信还会不断推出……
二、一系列考试改革或将随后推出,指望刷题提成绩将彻底失去市场。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2017年就提醒广大考生:
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预计2018乃至今后的高考语文阅读题量会持续增加,锻炼阅读速度、提升反应能力迫在眉睫!温儒敏还透露:“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2015年考的阅读题是古代货币制度。99%的学生从来没有关心过,没有看过这个题目,老师也没有注意过。2016年考的阅读题跟文学有点关系,就是比较文学,里面有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学生也看不懂。“这说明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别说高考语文,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那么,数理化英语史地生,其他科目呢?我们以前曾经探讨过,高考数学最后一个大题是为清华北大考生准备的,如果今后试题增量上难度,让更多的孩子看不到倒数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呢?选拔考试,就是要最大程度地避免同质化考生出现,让不同层次的考生各得其所,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一切,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很明显,大家一起“喜刷刷”,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考生的层次。
在高考这件事上,如果急功近利把大量的时候浪费在刷题上,没有阅读积累,没有思考的时间,这样的孩子以后只能死路一条。而持续不断地阅读加思考,的确是可以改变人生的。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