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们进入了新的主题《奇妙的数字世界》我们由浅入深进行探究,在第一周的活动中我们主要引发孩子对生活中数字的探究。孩子们周末在家里、小区中、街道上外出途中发现了许多的数字,也初步了解了这些数字在什么物体上,含义是什么,周一孩子们在幼儿园中互相交流分享。那怎样把自己的发现、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活动区里呢?我们和孩子们讨论每个区域大家都可以用什么材料玩什么,这样孩子们就能更有目的的进行活动区。
在搭建区孩子们在上一个主题中,孩子们沙盘制作时了解到青岛中学和青岛实验学校有钟表楼,大家就决定一起搭建钟表楼。孩子们先画计划,按照图片画青岛中学的钟表楼是什么结构,并尝试表现出德式建筑的特征和钟表楼的尖尖顶。
孩子们在进行计划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观察图片不仔细就会出现计划并没有太大的作用的情况。比如在计划中我看到孩子们还是按照以往的搭建地下管廊的经验直接画出来八个长空心积木作为底座垒高平铺,但是仔细观察图片就会发现这个钟表楼在整体建筑的中间位置。钟表楼是一个单独的结构,在本次搭建中孩子们需要先搭建高高的钟表楼之后再拼接旁边的建筑。于是我引导孩子观察:“你们看这个钟表楼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孩子们就会发现钟表楼独立的结构跟周围的教学楼的结构是不一样的,从而改变自己的搭建计划。
在搭建的过程乐桐和默默负责搭建钟表楼的主体结构,他仔细地挑选了适合长度的木块,并用积木块将它们稳固地连接在一起。他特别注意了德式建筑的对称性和线条感,使得整个结构看起来既稳固又美观。思墨则负责钟表楼的细节装饰,她精心挑选了不同形状的的木块,用于装饰钟表楼的墙壁和屋顶。
在搭建过程中,乐桐和默默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教室里的同一种类型的积木数量有限他们发现木块的长度和角度有时难以精确匹配,导致结构不够稳固,搭起来的楼体经常倒。此外,他们在装饰钟楼时也遇到了形状选择的问题,教师就需要鼓励孩子观察图片思考需要用什么材料替换。他们通过多次尝试和调整,完成了一个精美的学校钟表楼。
整个搭建过程中,第一次搭建钟表楼对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孩子们之前从来没有尝试过德式建筑,需要孩子较大的专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引导也特别重要,需要不断的提醒孩子观察自己的搭建计划和图片。他们不仅注重结构的稳固性和美观性,还尝试在细节上展现出德式建筑的特征和钟表楼的特色。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人印象深刻。
通过这次观察,我发现幼儿在建筑活动区中不仅能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尝试表现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征,锻炼孩子的空间思维和逻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