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三个月,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自认是一个内心强大的黄蓝性格,却没有逃脱找工作心态曲线定律,从长舒一口气,到整装待发从新出发,到充斥着搜索、选择、奔波的 等待期,最后到焦虑,到持续性焦虑。
近两年经济下行,我有听闻,但感受不深,因为对于职场卧薪尝胆偷技能的九零后来说,还谈不到年薪多少,只要不到裁员,就让经济下行着吧!
直到我发现招聘岗位数量呈断崖式下跌,商场里,已经没什么人了。
1. 被困在大数据的孤岛上——
我用了四个招聘软件,没有找到工作。分别是智联招聘、BOSS直聘、猎聘、前程无忧。有一个共性特点,大数据总是推荐给你它觉得适合你的,一旦你有浏览痕迹,就会只推荐这些工作和公司,然后你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就被完全笼罩在真空罩里,这些“信息舒适区”把你困在大数据的孤岛上,除了它要你看到的,你什么都看不到。
就像每个人抖音账号推荐给每个人的小视频内容都是不一样的,你喜欢什么推什么,只推你喜欢的,让你一直一直在这个“你喜欢”的舒适区,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当我终于顿悟后,已经浪费了不少时间了,因为推给我的都是不靠谱的公司、不靠谱的岗位,并且,反复推,让我误以为,整个城市只有这几个公司招人。
于是——我清空了软件所有内存,重新注册了个新账号,这才涌现了几家新的公司。
2. 远离保险吧,太吓人了——
我之前是做培训经理的岗位,因此一直在找培训相关的工作,朋友建议我远离保险公司的招聘,因为会拿着内勤的幌子吸引你去做销售,无论什么岗位,去了就是销售。我有点信,但是接到了一个保险经纪公司的培训岗面试,我心怀警惕的在电话中做了再三确认:“培训岗确定有空缺吗?是否有销售性质?岗位有哪些硬性要求吗?我不会做销售的”,纷纷确认无误,前去初试。
面试官对我做了常规的了解后,问我买保险了吗,我回买了。问我微信里多少人,我一惊,问,这是要让我做销售吗?面试官笑笑说不是,就是了解一下。最后,他打开笔记本电脑,打开PPT,向我开始介绍保险的前世今生和销售人员的待遇。讲解完毕后,问我都解了吗,我说,除了我面试的这个岗位,其他的岗位都了解了。面试官笑笑说我这个岗位需要总经理来面,跟我详细的讲解。
然后我就进入了复试,总经理对我是满意的,说无论是学历,还是授课、做课能力、组织能力、项目经验等,都是符合要求的。
唯一不足的是,没有做过保险销售,对业务知识一无所知。让我先做“客户经理”,熟悉业务知识。我表示,业务知识是后天可以习得的,相反,其他技能缺失就真的缺失了。就如我们去超市买个东西,不可能先拿回家试用一个月,再回来付钱,或者觉得不好用,就不付钱了。您对这个岗位既然选择外聘,没有选择内部提拔,说明内部提拔是满足不了的,或者说是暂时缺乏业务知识也是可以胜任的。
总经理表示理解,再跟管理层商榷一下给我回复。
我收到了最终的方案——
“我们综合考虑以后,本着对咱们相互负责的原则是这样安排的 你看看合不合适:先从我们的客户经理开始做,六个月以后转岗培训。”
大家发现这个方案的坑在哪里了吗?
l 我在去之前,确认过贵公司对这个岗位的硬性规定,并没有一定要有保险销售经验,如果这是一条硬性规定的话,我是不会去耽误时间的。
l 如果这半年,有销售天赋,业绩好,没有人会转培训的;如果业绩持续不好,没有人会扛过半年的。
l 最关键的是,如果一个岗位可以空半年,说明不需要这个岗位,说明这个岗位没有价值。
所以,这从开始就是个圈套。
3. 关于薪资待遇区间,最低区间可能才是上限——
我前后面试了不下十家公司,这其中有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初创公司,一场面试下来,这个公司的专业程度,高下立现。
面试真的是一件耗费时间的事,不论大小,至少半天时间。建议面试之前,一定先电话问清楚(虽然有时候问是一回事,到了又是一回事了,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l 单休双休?
l 薪资待遇:最低薪资达到多少?标注的薪资区间是否准确?确认一下。
l 实习期多久?
l 何时交五险一金?
l 这个岗位有什么最低技能要求,是否符合?
l 具体负责的工作内容,是否有销售性质?
面试前一定要电话沟通,如果一个企业的HR连基本的电话都懒得打,那我们也懒得去面试。别整什么先加微信,电话沟通最简单高效。
太多企业标着薪资4000-6000,实际上第一个月适应期就给2000的情况了。
关于如何空手套白狼这件事,我也算是在各路招聘简章中涨了一点点见识。比如这个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定义是什么?完全扭曲概念,就如拉够10个皮条就给钱,哪怕拉了9个皮条,差一个,也是一分钱没有。
所以,睁大眼睛看岗位职责,薪资发放标准,以及明确真实的最低薪资区间。
4. 年轻人,30岁前先别考虑钱的问题——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几乎每一位面试官都会问这个问题,这个主要考验员工的稳定性,和规划性,主要是稳定性。虽然我觉得这个的意义,并不大。但每当我走到终面的时候,总是遇到不少跟我谈人生理想的、三年计划、五年计划、生命意图,甚至跟我聊稻盛哲学。问我读过布鲁克的书吗?相信轮回吗?(没错这是一个文化产业公司跟我探讨的问题)。
“你还年轻,时间还长”,“30岁前先别考虑钱的问题,钱乃身外之物,最重要的是考虑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那个时候,都哪有什么钱啊,不都该结婚结婚,该生孩子生孩子,现在不啥啥都有了”……,我尽量做好自己的表情管理,那些跟你说别考虑钱的人,他只是希望80%的财富都被像他们一样20%的人占有,其实他们比谁都考虑钱,只想让你艰苦卓绝毫无所图的奋斗,造福于,他们。
别信这些鬼话,你值多少钱,就去拿等量的钱,在你还穷的连家人都造福不了的时候,别操心企业家了。
工作都累,前台也累,既然都累,就拿你的最高价值区间。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你有所值的工作!你的脑力、体力都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