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的学生时代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偶尔也会想起校园,想起老师。忆往昔岁月,念师恩教诲,说实话,我最能够坦然面对的应该就是语文老师。
踏入社会以后,才明白不是所有知识都能够学以致用,真正派上用场的是写作。在这方面,我与他人相比毫不逊色,甚至经常被误认为拥有高等学历,这些当然都要归功于语文老师,不敢说名师出高徒,至少没有辱没师门。
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每升一个年级就会调换一下老师,因此我有很多的语文老师。现在想来,初中的语文老师算是教我最久的语文老师。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是一位风华正茂的男青年,进入校园的第一天,就在无意间和他打过一次照面。这所乡镇初中汇集了来自方圆十里的农村学生,我们那届录取的初一新生分了三个班,每班大约有五六十人,新进校园的学生首先要在学校宣传栏处的红榜上查看自己在哪个班。我先从一班开始看,一直看到三班都没看到我的名字,心里就很纳闷,于是自言自语道:“是不是搞漏了!”旁边一位看榜的新同学笑着说:“那样挺好呀,你每个班上都去坐一下。”这时刚好有两位青年男老师也在那里看榜,得知我的情况就帮我一起找,结果在三班那张榜上找到了,幸好没有名落孙山。当时还有个小插曲,两位老师在看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名字,王百响。一位老师说:“这个名字有意思!”另一位老师说:“干脆就叫五百响,鞭炮里的五百响。”
第一天到学校只是报名领教材,并没有上课。等到第二天上课时,我惊喜地发现那位说“五百响”的老师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通过他的自我介绍,我才知道他姓魏,这个学期刚从城里调来学校。那时他大概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中等身材,长得斯文白净,梳着偏分头,留着八字胡,显得少年老成,猛一看有几分卓别林之神韵。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一切都是崭新的,因此大家既开心又好奇,几个调皮的男生觉得魏老师的八字胡很有个性,就私下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做“东洋人”。
魏老师为人和蔼可亲,没有什么架子。虽然他来自城市,但是并没有看不起我们这些农村学生,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在学习上,魏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专心教导,通过课堂提问举一反三,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记得语文课第一单元就是学习散文,他除了讲解教学大纲里面要求的内容之外,还给我们朗诵一些课外读物上的优秀散文,既开阔了眼界,又陶冶了情操。正是通过魏老师的教导,我知道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从此以后爱读散文,爱写散文。
那时我们每天都要上晚自习,除了少数几个学校附近的走读生,大部分都是住读生。有一次晚自习,教学楼和学生宿舍这条线路突然停电,只有教师宿舍那条线路有电。走读的同学就提前回家了,住读的同学一部分回宿舍睡觉,一部分到小店买了蜡烛继续回教室熬着油亮学习。魏老师得知情况以后,说这样很伤眼睛,就将我们这帮熬油亮的同学叫到他灯火通明的教师宿舍学习。
刚开始老师并不清楚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一视同仁。初一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我的综合成绩全年级第二,语文成绩全年级第一,特别是那次的作文写得非常好,被魏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从此以后魏老师注意到了我,上课时经常会找我提问,每次的作文课,我都会拿高分。记得有一回作文,我写家乡的小河,魏老师给了95分,真是绝无仅有,并且评价这篇作文“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写得很成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某些同学眼红我作文拿高分,就酸溜溜地说肯定是从哪里抄袭过来的文章。我当时听到这样的污蔑,气得说不出话来,恨不得扁他一顿。后来我在《知音》杂志上读到了新加坡作家尤今的文章《另一种赞美》,心里一下子就释然了。尤今在儿时也有与我类似的遭遇,自己用心良苦写好的文章被别人误以为是抄袭,心里很难过。后来有一位长者开导他说,要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别人说你抄袭,证明他也承认那是一篇好文章,这是另一种赞美。多么独特的见解,多么智慧的语言!
魏老师教了我们一个学期就被调走了,到乡教育站当辅导员。初一的下学期我们换了一位语文老师,这个缺了几颗牙的中年男人又被调皮捣蛋的同学取绰号为“豁巴”,豁巴是我们本地方言,意思是缺牙的人。我现在都忘记他姓什么了,印象实在不深。他的教学方式陈旧,总是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很少与学生互动,没有特色。不仅他教的辛苦,同学们听的也辛苦。这时大家才又怀念起魏老师,觉得还是上他的语文课有意思。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魏老师调去教育站半年之后,又在初二的新学期调回来了,他风采依然,还是教我们三班的语文。同学们都非常开心,重新鼓起学习语文的劲头。毕竟曾经教过我们一个学期,魏老师回归以后,教起来更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他的语文课教学质量在学校名列前茅。
为了拓宽我们的知识面,魏老师也做了不少额外的工作。他是城里人,每周末都要回城。他会趁假日去新华书店逛逛,看到有合适的学习资料就自己掏钱买一份,第二天带到课堂上,让我们传阅分享。教室后面的黑板报是班主任数学老师的“自留地”,魏老师当然不会越俎代庖,但他有自己的方法给大家传授知识,那就是办油印小报。通常在监督我们考试时,魏老师会抽空刻录油印机的模版,将一些课外知识印刷成报纸的模样,然后分发给大家,免去了我们摘抄的辛苦。
魏老师刚刚回归的那个学期,适逢四十五周年国庆节,他主导学校举办了一次国庆征文,并鼓励我们投稿,说优秀作品会以墙报形式张贴出来宣传。作为魏老师的得意门生,我当然是积极响应踊跃参加,以《中国,不倒的长城!》为题写了一首现代诗,总共四十五行,用以献礼四十五周年国庆节。魏老师就是此次征文活动的评委之一,不知道是不是他偏心,我的稿件在评选中竟然斩获第一名!
魏老师不但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有些同学喜欢乱花钱,他就语重心长地说:“当不能赚钱的时候,省钱就是赚钱。”有些同学沾染了不良习气,他会苦口婆心地规劝:“一个人到任何地方,虽然做不到让大家都喜欢,但至少不要让大家都讨厌。”
魏老师一直教到我们初中毕业,前前后后,他总共教了我们两年半。学生时代,教我最久的语文老师就是魏老师。记得刚上高一时,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怀念魏老师,同样也是高分作文。在一位语文老师面前去怀念另外一位语文老师,也算是一段趣谈。只可惜年代久远,再也找不到原文了,如今在简书上写下这篇,以作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