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020年5月
书名:白说
类别:心灵成长
作者:白岩松
出版机构: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作者简介:1968年8月20日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中国
白岩松,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记者、作家,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
1993年,白岩松参与创办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东方时空》,并推出了子栏目《东方之子》 [1] 。1997年,相继参与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等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1999年参加了澳门回归直播、国庆五十周年庆典转播 [2] 。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3] 。2003年,开始主持新闻频道的新闻专题节目《新闻周刊》 [4] 。2009年,获得“话语主持群星会年度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优秀播音员主持”奖 [5] 。2012年,担任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解说 [6] 。2016年,获得中央电视台十佳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奖 [7] 。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评论员、《新闻周刊》节目主持人,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 (兼), [8] 2018年3月,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9] 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简介/推荐语:内容时间跨度长达十五年,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通过白岩松近年来在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希望以平等自由的态度,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力求温暖发声,理性执言。
适合阅读群体:适合心浮气躁的年轻人
原文书摘:
P16: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和精神,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P25:创造力需要三个条件:有一定的闲钱,有一定的闲人,还有一定的闲时间,没有这三点,想有创造力,不可能的。
P28:手机阻止了无聊,也阻止了无聊所能够带来的好处(“无聊”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创造的重要母体,没有了无聊,无聊之中所诞生的某些千奇百怪的,天马行空的创意也就都消失了,甚至“无聊”本身也消失了)
P35: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
怀着好奇心看待每一次失败,试着弄明白,这是不是老天爷在提醒自己,要开启某种更好的人生,成败与否,不在当下,往往需要历史的追认。
P49:青年问题已经重新成为社会问题,非常值得关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现实的压力比过去更明显
2.机会轩辕剑之天之痕不如以往,当然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
3.年轻人心理冲突加剧,和酒业、环境、情感因素都有关,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疏导,会演变巨大的社会冲突。
P70:书读久了,总会信点儿什么
通过与别人的对话,读别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对话,丰富自己的人生。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你会发现焦躁的心平息下来了,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安全感,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P93:每当音乐响起,世界就安静了,音乐比新闻更真实的记录了时代。
比世界更大的世界,在人的内心探究是无尽的,很难找到答案。不过,在音乐里,好像都有。
P112:今人虽有百度、谷歌、获取资讯与知识极容易,但有识无智,只有知识却少有智慧。古人获取知识不易,但多智少识!
在这个知识泛滥并易得的时代,智慧常常要向回找,可能是现代人都盯着屏幕,古人只能仰望星空吧!
P136: 智商决定对手,情商决定结果
P151:资讯爆炸时,别被忽悠了
传媒应该具有五种功能力:解闷、解惑、解气、解密、解决。解闷需要娱乐,解惑需要知识,解气需要分寸,解密需要勤奋和时代进步,解决需要影响力和耐心。
P185:好医生一定会开“希望”这个药方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这些文字里似乎有着对医生这个职业更为深远的定义。
P202:痛并快乐着,是我们的宿命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是:愚蠢却勤奋
眼下这个时代的不够公平,是通往更高层次的公平的必经之途。
P241:时间轴上的中国
对于今天的中国,从追求可以用数字衡量的目标,到追求无法用数字衡量的目标是一次巨大的转场。
读者:毕海晶收货分享:
1.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身在这里,还没走,守土有责:到点儿就撞钟,守时,可谓敬业;更重要的是,还得把日常工作撞成自己与别人的信仰。
一直以来,人们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一种误解,好像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其实正是干好本职工作的体现,按时,按点,按要求把每天的钟撞好,就是圆满完成了你的本职工作,不怕钟声扰了谁的好梦,不嫌重复动作的单调乏味,不羡前台讲经的风光,庄严响亮的钟声自有其神圣的昭示,就是你的工作成果。
2.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精神物质是基础,可以依靠自己去创造,情感却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和父母家人有关,和身边每个人有关,幸福和国家也有关系,比如一个廉洁高效的行政系统,民主和自由的社会环境。
3.信仰是什么?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要去追求它,“畏”知道什么是最差的,是底线,不能突破它。
常说信仰缺失,其实是基本的人性,基本的良心缺失,信仰没有那么高大上,就是日常言行的标尺。
4.包容是阅历的另一种趣味,我认同这样的观点,在这个时代里认为受到委屈或不平待遇的人太多,所以人们心烦气躁,所以意乱情迷,对于此,只有先去理解和包容,才会获得情感的共鸣,待情绪归于平静,在细细研磨,然后终会明了,受到委屈或不公平的待遇别着急,把它留给时间,不要总是当下见,当你以积极的情态去面对之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和收获,其实人生的大道理,认认真真去做就好了,没必要去争,我们只需要做好我们自己就可以了。
5.有了感触不能立即表达,要去追寻,经历了足够漫长的追寻,等到一切成熟了,才会有完美的表达,我们现在很多人的通病,就是急于表达,我自己也是这样子,人们往往依据第一印象就判定事物的真伪曲直,急于发声,急于表达,急于说给别人听,其实追寻的意义在于勤思考,多求证,在一个畅所欲言的信息时代,内心安定,保持耐心,坚持理性,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