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商道之柔弱处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这一篇,老子对企业文化和价值取向做了进一步的反思。企业的生命力体现在什么地方?很多人认为是执行力,或者叫行动力,一声命下,员工个个玩命,先把单子搂回来再说,单子都做不完了还怕个甚,这样的企业才叫牛逼。不过,老子显然不这么认为。以执行力见长的企业,固然不是死得最快的企业,但是只有执行力优势的企业,也决不是能笑到最后的企业。
为什么?“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认为,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弱灵动,死了以后身体就变硬了;草木生长的时候枝干柔嫩,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所以,顽固强硬是速死之道,柔弱灵动才是生长之道。
想想也是,历史上的割据混战之时,绝对不缺能征惯战之辈,但是这些人,还真就不是新王朝的开辟者。比如秦末,最能战的莫过于项羽,可是最终得天下的却是以赖皮著称的刘邦。三国时期,曹操横扫中原,孙氏父子屡屡以少胜多,刘备麾下五虎上将无人能挡,最终落袋为安的却是一场真正的漂亮仗都没打过的司马氏。隋末群雄并起,建立西秦的薛举绝对是一员悍将,曾经连败唐军八总管,歼灭西路唐军过半,李世民也只能苦苦支撑,一直熬到薛举病死才转入战略反攻。可即便再窝囊,最后得天下的还是李世民。
这是什么原因呢?战斗力强悍,确实能保证局部战役的优势,但是决定不了大局的走势。从战略角度来看,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不断变化是难以避免的,一旦战略态势发生变化,原先冲得最猛,战力最极致的那一部分,往往是最容易战损的。反而是瞻前顾后、习惯留有余地的人,或许能更好地领悟变化趋势,把握好新的战略态势。比如波兰骑兵素来骁勇,一战后苏波战争中曾大放奇彩,打得挟内战胜利余威的苏军一败涂地,可是二战爆发,战争指导思想已经焕然一新,波兰骑兵虽然骁勇依旧,但是面对德军闪击战的巨大势能,以及陆空协同的火力碾压,波兰骑兵只能以刺刀劈坦克、死伤殆尽的悲剧场面,为自己画上历史的句号。
商场同样也是如此,面对旧有经济格局和模式的巨变,原本纵横天下无敌手的柯达、诺基亚(手机)等等巨无霸转瞬间折戟沉沙,而这几年国内那些因资金链断裂而退出历史舞台的“成功”企业家更是不胜枚举。时势易也,带来的后果往往令人瞠目结舌。
那么在这样的转型期,活下去的保证是什么?敢打敢拼敢冒险?显然不是,韧性,才是巨变激流中支撑下去的第一保障。那么,想要活得更好逆势爆发,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两点,嗅觉、眼光。嗅觉把握巨变的商机,眼光决定了如何驾驭商机,走得更远。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拳头再硬,战斗力再强,总有吃败仗的时候,而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人,一旦吃了败仗,根本不知道如何收拾局面,往往就是一蹶不振,比如项羽,比如拿破仑。木头越粗壮结实,越容易被人砍去做龙骨做房梁,出头的椽子先烂,也是这个道理。活到最后才能笑到最后,因此,在战术刚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追求战略弹性,就成为制胜或者说撑到最后的关键所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