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本风靡了中国基层教育组织的一本书,【凌晨三点半分的哈佛】,一张张来自凌晨三点半的哈佛图书馆的自习照片,一盏盏白炽灯刺的我们睁不开眼睛,原来他们都这么努力,他们那么厉害还在奋斗,我们也不能甘于人后。于是很多人就开始以此作为榜样,不断来灌输一种错误的思想,时间代表着努力,深夜就是优秀的风景。
①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是有用的
鲁迅说了,不是所有的痛苦都是想通的,意味着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适合自己的。大同小异,凌晨的图书馆适合我国的学生吗?初中同学忙于备战中考,高中同学真在题海中杀出重围,身心疲惫是对于大多数的中学生来说的,他们的时间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被压榨的淋漓尽致,在毕业班上体现得更甚。
②不是所有境遇都是公平的
牛根生——螺丝钉正的拧不开,那就一定是反着拧,但是这不是选择题,在中学阶段乃至大部分的大学都没有如此卓越的客观条件,没有能亮堂到3.30的灯与图书馆,身处的环境影响着决定着你的选择,你的行为
③不是所有眼睛看到的都是真相
用逆思维来看就是,河有两岸,事有两面”,没有高山显不出洼地。有有就有无,有天就有地,有甜就有苦,有黑就有白,有正就有邪,只不过它们具有或隐或显、或大或小、或强或弱的区分罢了,学生学到了3点半他也是需要休息的,人不是机器人,在于凌晨的付出的代价终究会在白天补觉的得到体现,按照事物的增减规律合理发展,难道当代的学生需要牺牲正常的作息规律来换取不知道成效的三点半名头。
④潮流是大势,跟风则为大忌
顺应潮流乃是规律的自然要求,就像太阳东升西落,这个是无法违背的,凌晨三点半的哈佛适应的是他们高校的压力与氛围,在他们身上就是能起到助推作用,而我们中式教育要想照搬照抄这无疑是如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式讲究中庸,讲究的是顺应与随和。西式则是讲究自我,利益至上的资本运作思想 ,二则的思考方式和处事态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可以去惊奇,去赞扬,但切忌随意跟风
ps:在政治上我们能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吸收于借鉴的过程中,逐渐接近着复兴梦,那教育上为什么要去一味地模仿。我们无需文化自卑,泱泱千年文化之魂在当今世界独领风骚,文化之魂之基不可畏不甚,中国的教育乃应当立足自身土壤,汲取新时期的养份,而不是一味的媚外祖国已经有足够的能力给予我们去梦去希望。当然在选着方法上,不要去僵化思维,要叩问自己。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当然前提是这只猫是自己家的,抓得也不是宠物鼠,才算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