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标准化阶段(OSI/RM)
为了使全球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决定制定一套网络标准。但戏剧的是,由于OSI标准无法合理市场化,没有夺得市场,而是非国际标准TCP/IP获得了现在最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对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的理解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以下这些概念。
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协议是一组规则,规定了同层上对等实体之间交换数据应该遵守的原则
层次分层(简单化、灵活性、标准化):
网络结构中分层使每一层都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层间交流尽量少,界面自然清晰,实现低耦合性。
保存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实体:
网络分层体系中,每一层都由一些实体组成,实体抽象的表示了通信时的软件过程或硬件设备。
接口:
同一节点内相邻两层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通常也称为服务访问点SAP
服务:
是指某一层向其相邻的上一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操作),也就是下层为其紧相邻的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
服务定义了该层准备代表用户执行哪些操作,但它不涉及如何实现这些操作。
服务和协议的区别:
协议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到服务而无法看到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协议是水平的,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ISO/OSI分层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体系结构一共有七层,由低到高分别成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分层体系结构
传输控制协议/网络互联协议,是针对Internet开发的一种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相对于OSI体系结构更简洁。其在OSI模型上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1.网络接口层:该层的功能类似于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表示物理网络的接口,实际本身未定义自己的协议,只是指出主机必须使用某种协议与网络连接。该层从主机或节点接收IP分组,并把他们发送到指定的物理网络上。
2.网际层:负责将源主机的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是网络互连的基础,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分组交换服务。
3.传输层:提供两台主机之间实现端对端的数据传输,设计目标是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端对端的连接。
4.应用层:使应用程序、应用进程与协议相互配合,发送或接收数据。
该层有一些常用协议:
下面用一张图解读TCP/IP各层的主要协议
本书采用的五层模型
由于以上介绍的两种模式都有优缺点,所以综合OSI和TCP的优点,本书采用了如下的五层体系结构
- Ps:接下的五层模型的详细介绍且看下文详细分解哈哈哈哈哈哈(老师课堂笔记整理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