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见许多优秀的群体,在这个优秀的群体中,他们大都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理想与追求,可以说,他们的目标就是追求卓越。卓越是对的,但平凡也不一定就错。你可以要求自己更加卓越,但不可以强制别人如你一样优秀;也不可以凭着自己的卓越,来要求另一方跟随你的脚步。强大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更多的时候选择接纳与理解,那么,在一个家庭中,要分出对错高低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因为幸福远比对错更重要。
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总是用自己的观念来要求别人,也就是说,当你身边的人很优秀时,我们是选择优秀还是继续平庸?倘若选择优秀,那个高度我们无法抵达时,自己就会不快乐;倘若选择平庸,自己多少又会被人看不起。其实,优秀固然值得称赞,但并不是所有人生活的必须方向,也许有的人仅仅需要的是一份平常人的幸福。那个优秀的人往往就成了周围圈子的引领,成了“代言人”。
优秀的人们总是希望身边的人们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跟他们同一尺码的高度。尤其在一个家庭中,谁优秀谁就占据了主要地位。然而,许多人常常沉浸在个人努力中,并且以自己的方式来要求他人跟自己一道成长,凡事也有了非对即错的标准观念,这种观念在职场尚且还能行得通,但在家里,基本行不通。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一个家讲的更多的是情——亲情与爱情。在一个家,谁爱讲道理,谁就会一败涂地。
职场,一定要把道理讲好,但在家里,讲道理根本行不通,甚至越讲道理,越行不通,正应了那句话“道理我都懂,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是一个重情不重理的人,在家里,希望体现地更多的是亲人之间的无限关爱,散发出的温情可以将一切外来的“阴霾”挫败。当然,也不能完全不讲理,但是理讲得多了,情肯定就淡了。所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对错也许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维系一份美好的亲情,我们给这份亲情取一个名字,叫做幸福。
都说“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简单而言,就是幸福的家庭怎么都行,不幸的家庭各讲各的道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于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在一个家庭中,没有职位的高低之分,也没有地位的贫贱之分,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从清明节祭祖的习俗来看,每个人无论贫穷与贵贱,到了家里,到了祖先面前,大家都是后继者,都是平等的。一个家里,大家都是最真实的面孔,谁也用不着说那些虚伪的客套话,也就没有必要带着面具来生活。所以,一个家庭,见到所有人的面孔,都是最为真实的。一个人,在家里,是什么样的人,在外面也是,只不过,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经过职务和社会地位“包装”过的面孔,不过这样的人,连他们自己都觉得累。
对一个家庭来说,幸福远比对错更重要。倘若妻子与丈夫无论哪一方犯了错误,另一方更多时候只能予以原谅,倘若一定要讲道理的话,只能越讲越糟糕。一个家里,总有人付出多,有人付出少,但却没有对错的界限,如果有了明确的是非对错,那么这个家庭一定是不和谐的。因为,和谐的家庭一定有一位最为包容的家庭成员,一个家人人讲对错、争道理,最终只能得了对错,失了亲情,丢了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依照自己的内心而活,契合自己的想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幸福。倘若,家庭中优秀的一方总想着要“规划”另一方,那么,另一方除不但不乐意,而且还会非常反感,会“制造”出更多不必要的麻烦。当这些“小麻烦”放大时,甚至会演变成为瓦解这个家庭幸福的主要因素。
对一个单位来说,是非对错也许很重要,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真没那么重要。家庭成员之间,更多的是包容与接纳,一切好的坏的都要接纳。优秀的人,从来不会逼迫别人来“顺从”自己,对于别人更多的是尊重与接纳,无论人与人之间,还是家庭成员之间,尊重是自然少不了的。
在生活中,家庭幸福也是成功的标配。一个人家庭不够幸福,那么他的成功系数也会大打折扣。在家庭中,那个优秀的人可以引领一个家庭的发展,但是你想通过改变家庭成员来获得幸福,就是异想天开。因为聪明的人永远最先改变的是自己,而愚蠢的人才会试图去改变别人。别看一个家庭小,其“治理”难度不亚于一个国家的治理,能把家庭管理好的人,一定是有智慧、有福气的人。
爱,才是一个家庭幸福的源泉,然而,有些爱是无道理可讲的,或许有时候连对错的标准都没有。
幸福有时很简单,稀里糊涂就好,是非对错有时候没那么重要。
2020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