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好多人经常为拥有的不是想要的烦恼,甚至恼火。以下我将结合闺密的经历进行分析。
举个例子,我一个闺密,她深爱着一个人,她认为对方也在乎她,但是由于12岁的年龄差、各自差别极大的阅历以及男方父母的干预,最终,男方选择了听从父母安排,与另一女子结婚;而她呢,打心底里认为自己与男方差别太大,不奢求结婚,但感情上确达到了刻苦铭心程度。她由于在同龄人中比较成熟,稳重,并不缺少追求者,被说成是“有味道”的女生。但是,她却一直处于郁闷中,她相信会与喜欢之人生一孩子,然后自己独立带大,并且也是男方的意愿;但同时又面临结婚的压力,且追求她的人各方面客观来看都挺不错。于是我这闺密陷入了纠结之中。
下面我将试着给出我的建议。
首先,她既想拥有刻苦铭心的爱情,又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并且还期望有个好的前途,其实两者不可兼得,更何况是三者,当没有明确原则和取向,想全部拥有所有选择的优点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不但会影响她做出选择,而且会影响行动力,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建议从三个维度去考虑:①对各个选择目前的优缺点进行加权并给出得分,分高者得;②时间维度上进行权衡,比如,现在刻苦铭心的爱情会持续多久,现在追求者10年后,20年后的条件是否能跟自己匹配;③分清自己可控与不可控的范围,比如,对方的选择是不可控的,学业完全是自己可控的,故珍惜时间,将注意力放到可控并且能提高认知能力和生存技能的事件上去。
然后,树立自己明确的界限意识,包括思维上的界限和生存上的界限,原因是,假如物质上界限不清,自我的时间会被逐渐吞噬掉,而且受制于别人限制会限制于死循环,甚至影响到思维上的界限;如果思维上界限混乱会迷失自我,价值观一直处于摇摆之中,不同的追求方向,深层次去看,可能是背道而驰的两个方向,这种撕扯会消耗掉几乎所有的精力,比如,自己想要爱情,父母的建议是婚姻,而她确一直在纠结,几个月过后还在原地,最好方法是跟父母交流,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只能选择一种,仅是一种。
最后,看哪种选择更符合自己的价值取向,我认为一个独立的人总是有一个主导性的价值取向的,人是利益的结合体,成本收益率,投资汇报比必须事先有个预估,我认为理性思考最大的优点就是将抽象客观的概念量化,最起码给出一个范围。比如,如果与心爱之人生一小孩得到的满足感是+80%,按照自由意志自己选择占+20%,由此得到家人朋友的非议占(-)20%,即将承受的经济压力占(-)20%,对那孩子的内疚占(-)50%,最后得分10%。如果跟别人在一起得到家人的支持占+80%,由此丧失带来的负面情绪占(-)50%,最后得分30%。当然,每个人的前提不一样,做出的权重也不一样。这里只是一个例子。
总之,面对问题,总要选择,否则精力浪费在无效的徘徊上,当有机会反应过来时,可能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