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总是路过郑州西流湖景区。
远远望去,葳蕤草木掩映下的一池碧水让人心旷神怡。只因匆匆赶路,无暇细赏。
上周末终于等到机会,决定去西流湖闲逛一番。
1
西流湖在上世纪曾是郑州市区的备用水源地,被誉为郑州的“大水缸”。景区占地约1200余亩,被立交桥分割成南北两个部分。我要去的地方是南区,水域辽阔,风景秀美,很符合我这中年男人的审美。
明明知道有正门,我偏偏不走寻常路。
从堤岸上我看到下面有一条环湖小路,于是,为了节省时间,我索性顺着杂草丛生的陡峭斜坡小心翼翼地滑下去,就像滑雪一样,全然顾不得坡陡沟深。
真是越惊险越刺激,我担心两旁的草丛里会窜出一条蛇来。不过,好在有惊无险安全着陆,我感觉鞋子快被脚指头顶破了。
有两位老人也是来游玩的,大概想和我一样走个捷径,从大堤上看到我如此狼狈,终究打了退堂鼓,绕向正门去了。
湖边蜿蜒崎岖的小路,淹没在一人多高的野草里,路两边开着不知名的野花,星星点点,像醉汉的朦胧睡眼。小路的尽头是一段曲曲折折的木质栈道,带着风雨侵蚀后的斑驳痕迹,在刺眼的阳光下仿佛一件古董。
从栈道上望向湖面,视野陡然开阔,水面不算太大,远处的高楼倒映在绿水中,钢筋混凝土的高大建筑竟多了几分妩媚。
湖边垂柳轻拂,杂花生树,一片浓绿尽染堤岸,蝉鸣声声,鸟鸣阵阵,垂钓的人端坐岸边,柳丝常伴钓丝悬。碧波宛如镜面,湖心小岛也被绿树浓荫环绕,有白色水鸟掠过湖面,这幅静态的油画便有了点睛之笔。
顺着栈道往前走,远远望见一座三孔石拱桥。它静卧水中,像白鲸,像海豚,像饮水的蛟龙,带着娴静温婉的美,这让我想起一个词来“长虹卧波”。
是的,自古水与桥相得益彰,彼此成就。尤其是这碧绿的湖水和青石砌成的小桥,简直是天作之合。
如果此时下起一场雨来,这座桥就成了浪漫的引子,可能又有不少俊男靓女撑伞听雨共赴千里姻缘。
2
石桥的另一端是一片高大茂密的杨树林,天气炎热,游人三五成群汇聚于此享受清凉时光。有儿童持网站在湖边的石头上捉鱼,还有稚子在摆弄刚刚抓到的知了。老人们悠然闲坐,听着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戏腔。还有大妈对着手机直播,一派欢歌笑语。
这片清凉的世界让人忘记夏日的烦恼。
这些天40°的高温,让郑州变成了蒸笼。幸亏在喧嚣的都市还有这样一片世外桃源,像沙漠绿洲一样安抚着滚烫躁动的心。
酷暑难耐,清风面前人人平等。哪怕你再高贵再富有,也渴望绿荫的庇护,甚至坦胸露肚,为得一丝清凉与世界赤诚相见。
想起去年夏天那个炎热的午后,我因工作外出,骑车经过立交桥下避暑。
见一环卫工师傅躺在平板车上酣睡。看着他旁若无人的睡着,我竟然羡慕他了,他也许收入微薄,也许生活困顿,而这一切与眼前的美梦何干?
烈日当空,我自清凉,不焦灼,不内卷,不浮躁,不与世俗相争,这才是稳稳的幸福。
我真不如他,无暇享受这桥下的清风,只有收回羡慕的眼神,擦擦脸上的汗水,继续奔波在被骄阳炙烤着的大地。
3
顺着湖边往南走,树木参天,石板路上树影斑驳。忽见两座凉亭檐脊高挑,在树丛中若隐若现,遂跑过去拍照。
一亭名曰“京水亭”,亭下空旷无物,石板坦荡,另一亭古朴沧桑,下有石碑,上书“郑州市小京水桥碑亭”,两边柱上有联云“千年石桥卧听京水奔东海;万古高岗俯看官道通豫陕”。
原来,在西流湖的湖底,竟然埋藏着一条官道、一条古水和一座古桥。遥想当年,豫陕官道上车辚辚马萧萧,客商逆旅,一片繁忙景象。
古水东流,石桥飞架,唐代大诗人王维曾在此渡河,并挥笔写下《宿郑州》一诗:“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往事越千年,官道、古水、古桥都湮没在历史的滚滚风云里,成了一段令人唏嘘慨叹的动人传说。
对于名胜古迹,我向来怀有深深的敬意。
郑州这座文化底蕴并不深厚的城市,没有洛阳和西安的盛唐气象,也缺乏开封的东京梦华,只有商城遗址那段残垣断壁横亘在城市中央,尘封着遥远的往事。
因此,每一处遗迹都显得弥足珍贵。
再往前走,又发现一座石桥横跨支流。这座桥小巧而精致,两边雕刻着各式各样的狮子,有的翘首仰望,有的低头不语,有的憨态可掬,有的怒目圆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人忍不住抚摸。
这座桥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在丛林深处像宝石一样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走过这座桥,我仍频频回首,它让我想起卢沟桥和一段峥嵘岁月。
4
前面是蓊蓊郁郁的林荫道,在路边的长椅上,三三两两纳凉的人们或坐或躺。我不想走这条路,我想走湖边的小路。
湖边有一排古柳,虬曲的枝干,苍老的容颜,有一种古朴厚重的美。我想起国画里的松树,也是这样饱经风霜的样子,像历经世事的耄耋老人,仿佛风一吹就能讲出许多陈年的故事来。
这西流湖除了大片的绿荫和各种名贵的树木,还有很多亭台楼阁。在游玩的路上,我见到的最高的一座阁楼名曰“宝吉阁”,与临水而立、颇具江南风情的“饮玉轩”相对,坐落在其南面的高岗上。
楼梯狭窄陡峭,呈螺旋式,仅容一人通过,颤巍巍爬上去,站在最高层放眼北望,西流湖美景尽收眼底。
从宝吉阁下来,穿过一段险峻的崖壁,便来到了荷花池,池上有亭曰“清馨亭”。这是一座仿古的亭子,朱红色的柱子,四角高高挑起来,远看像池上落了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
池中养了大片大片的睡莲,有的花朵盛放,如粉雕玉琢;有的蓓蕾初绽,像含羞少女;还有的只是一个花骨朵,静悄悄隐藏在荷叶下。水中有鱼儿嬉戏,水面有蜻蜓飞舞。我特别喜欢这种荷花,花瓣细密,清新淡雅,粉红相间,如观音在世,观之有出尘脱俗之感。
大概世人皆爱莲,姑娘们为了拍荷花,在池边像迎客松一样探身,尽力摆出各种高难度动作,有的两人合作,像耍杂技一般借力打力,只为保持身体平衡,以防失足落水。还有摄影师戴着遮阳帽和墨镜,举着长枪短炮,像狙击手伏击敌人一样长时间静止不动,只为拍到一张满意的荷花照片。
清馨亭前廊曲九回,过道旁边的莲花仿佛触手可及,却怎么也摸不到。大概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5
回去的路上,我绕到西流湖对岸。
时值中午,天气愈发炎热,长长的栈道暴露在阳光里,走了好久也不见尽头,仿佛进入时空隧道。也许是晒晕了吧,我没找到出口,竟然穿过立交桥下一直走到了西流湖北区。
此时手机没电,口干舌燥,大汗淋漓,腰酸腿疼,我只想尽快回家。
于是,吭哧吭哧爬上高高的大堤,又走了好长一段路,终于找到了出口。
这次西流湖之行,就这样以狼狈不堪的方式开始,又以狼狈不堪的方式结束了。
于是,我把这篇西流湖游记,简称为《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