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这是“朝三暮四”成语的由来。今天说到“朝三暮四”多为贬义,故事的主角“狙“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嘲笑的对象。不过细想,“狙”真的是愚蠢吗?窃以为他们不仅不蠢,反倒是聪明得很呢!
“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听起来没有太大区别,总数是七,这个不假!可是,你能保证“朝三”后“暮四”一定能拿到吗?你能保证你遇到的“狙公”是言出必行讲诚信的人吗?生活中朝令夕改翻脸不认账的人我们见的还少吗?退一步讲,眼前的“狙公”是讲诚信守承诺的,可是万一“工作调动”,他离开了,你找后来人,能保证他认前面的规矩吗?如若不认,你的“暮四”岂不是泡汤了?看来,还是“朝四暮三”稳妥些。
或许有人会说,你把人心说的太不厚道了!好吧,纵然我们幸运地遇到了诚信的“狙公”,可是你能保证你自己能安然无恙地等到“暮”的到来吗?不常常听到“明天与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到的”的论说吗?那么还有什么理由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的明天,而不去把握更真实的眼前呢?所以,当别人告诉你“来日方长”的时候,请一定清醒地提醒自己,这只是一种安慰,真相是“岁月苦短”!,还有可能“朝不保夕”!套用我们的古话“搂在怀怀里的才是自己的”,画饼充饥是不解决实际问题的,那个“暮四”也许只是一个画的饼而已!
聪明的人儿,在生活中偶尔做一个“朝四暮三”的“狙”,未尝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