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在书中描述到,华安十六岁时送他到机场,她心中一直在等待他临走前的回头一瞥,然而直到身影不见了都没能等到那个目光。父亲生病住院,护士接过父亲的轮椅,龙应台也只能看着父亲的背影离开。直至最后一次——火葬场的目送……
生命是一场无尽的轮回。小时候上幼儿园总是死命拽住母亲的裤脚,泪水早已糊住了眼,然后被幼儿园的老师带着离开,父母因不忍看我如此凄惨总是马上掉头就走,只剩在泪水中的他们的背影,内心中无数次的挽留……
长大了,父亲的身材硕高,我总是屁颠屁颠的跟在他的身后,求他教我骑脚踏车,影子映在我们一同走过无数次的地面上,那是无法抹去的回忆……
随着自身年龄不断地增加,父母也似乎在无声的老去。他们不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般百毒不侵。母亲的腰不好,经常疼痛的半夜惊醒;父亲自小常得的咽喉炎,使他痛苦万分。这一切,我只是默默地看在眼中,却丝毫无法减轻他们的痛苦。我突然害怕,脑海中已经能预想到父母年迈后拄着拐杖,看着子女的背影,努力追上他们步伐的场面。尽管知道这一切早晚会来,我还是希望这一切,能来得慢一些……
小时候孩子目送着父母的背影,长大后父母目送着儿女的背影,然后等到自己有了儿女,周而复始。当自己年老时,便会想起当初父母目送自己背影的场景,那时即使被无奈和悲凉重重包围,甚至将自己淹没,也已于事无补。我清楚地知道:一切都是循环。正如龙应台所说:“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我仿佛理解了龙应台的《目送》称作“人生三书”之一的原因,儿女的渐渐疏离,父母年迈后认不清自己时的压抑,这全部都是最真实的人生写照。
龙应台的文字不显得矫情做作,而是朴实无华。道理并不深刻,反而易懂,可当以后再读起这些文字时却会感同身受。需细品,方知其妙。
人生就是一场场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