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们中好学的很多。一次,有一位朋友跟我探讨一个问题:就是那些杨式拳前辈大师们到底是功夫高深以后才身体略有前倾的,还是一开始学拳时就前倾的?这位朋友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喜欢这种探讨。
这位朋友的问题也是受一篇博文启发,正巧,这篇博文的作者也是我的老师,我有一些问题都向这位老师请教过。我也很想把这位老师的博文放到我这个小平台来跟大家分享,无奈,老师不同意。也许他喜欢清静、也许他怕网络暴民,我不知道缘由,我也不想深究缘由,但我尊重他的决定。
那篇博文中登出了一张图,是孙禄堂前辈的三体式照片,我们先看一下照片。
左边一张应该是前辈比较早期的照片,而右边一张应该是比较后期的三体式照片了。很明显,后期前辈的三体式也是前倾的,而早期的是比较竖直的。我不知道大家看这组照片是什么感觉,我看右边那张照片,就有一种虎豹要出笼的感觉,而左边那张还有点散。如果有朋友问:那张对?我只能回答:都对。不是我的滑头,而是随着功夫的深入会有不同的状态出来。为什么会有不同状态呢?因为骨骼肌肉都变了。
如果有朋友再问:那应该学哪张照片的样子?我想说,哪张都学不来。靠一张照片,就学好三体式,除非您是一位武学天才。那怎么学呢?真想学就一定要去了解前辈对三体式的要求,最好还能听听前辈站三体式的感受,我没有研究过前辈的相关著作,所以我没法说三体式怎么站,虽然我偶尔也会对着镜子站个三五分钟感受一下。
我一直没有拍猫步的视频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我现在走的猫步跟当初是有很大变化的,连我那位不练拳的太太也看得出来。如果随便拍个视频,很可能误导大家。如果真想走好猫步,我还是那句话:把我的《师承篇》再读一遍。
其实上面这段内容,我原本是打算在立身中正里说的,提前先讲了点,我以后还会说。
至于杨式拳那些前辈们到底是功夫出来以后变得前倾了呢,还是一开始就是前倾着练的,我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前倾着练的。早期的杨家拳理论里好像没有立身中正这一条,连杨澄甫的《太极拳说十要》里面都还没有呢。最重要的是,我最早学的就是嫡传正宗的杨家拳。我认为,当时前倾着练主要还是为了做到虚实分清,因为步子还是大了。
立身中正这一条其实是出于武禹襄前辈的《打手要言》,里面有: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为什么能立身中正安舒呢,步子小么,即使有点前倾,外观上也不容易看出来。
我的一位师弟前些日子已经在互动社区里面讲出了这一点。是的,武式拳分清虚实的做法就是步子小一点,人站得高一点,这样分清虚实自然容易一点了。也只是容易一点哦。我们那位洪丽师姐打起武式拳来,脚下一抽一抽地像装了弹簧一样,就是虚实分不清么。其实网上类似视频很多,都是这个问题,我就不得罪更多人了。没有人陪绑,洪师姐不会怪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