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文/云中海棠
收获了秋天里的第一份礼物——一场不大不小的感冒。
前几天就开始喉咙干疼,昨天全身哪哪都疼,尤其是头,头痛欲裂,下午开始发烧,晚上至38.4度,吃了两颗感冒药,早早睡去,今天上午低烧、流涕、有点咳嗽。
当然,也可能是“二阳”。不确定,没测,因为测了也没用。
三年前,刚刚爆发那几天,我就被那东西“坑”过,弄了个疑似。结果搞得人心惶惶,晚上我辗转难眠、心里千回百转,都差点准备写“遗书”了。
还有,如果是,得吃感冒药;不是,有症状还是得吃感冒药。反正都是要吃感冒药,所以测那个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流行囤八块一个的抗原试剂的时候,哪怕当时家里人都阳了,我愣是一个都没买。省了好多钱。
人一旦清醒,或者说希望自己变得清醒的时候,就愿意去思考,会变得警惕。多数人都疯狂干的那个事情,是不是真有必要,还是只是别有用心的人希望我们这样去做?
也不知道这几天超市有没有盐卖。我前些天还被我妈“威胁”了,没盐了不许回家拿。我说好。
以前没有跟风去囤什么,是懵懂,浑浑噩噩的啥也不懂;后面不囤,是懒和侥幸,想着不囤也没啥事;现在不囤,大概是清醒,或者想要变得清醒,不愿意去做大多数人干的事情。
我妈爱刷某音,也喜欢在上面发视频,我总想笑她是个坑娃的。
过年的时候我回家,我自己没有下载,就拿她手机看,发现系统给她推的全是中年妇女对口型唱歌。
我下了另外一个视频平台,只是很久才上去发一个视频,自己不刷。
所以估计系统到现在都摸不准我喜欢什么风格吧?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据说是观看同一个男女吵架的视频,男人刷到时,看到的靠前评论全是站在男人角度的;女性看到的靠前评论,全是站在女人角度的。
以前我只是以为不同手机之间系统推送的东西可以被操控,哪知道人家连评论都可以操控了。真是大为震惊。
这就是今天的大数据、算法。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是系统根据我们的习惯推测出来的。
信息茧房无处不在。
唯一的办法是少刷视频、多看书,提高认知,哪怕是“韭菜”,也起码做个清醒点的“韭菜”。
如何避免信息茧房,那篇文章还提到一点:要多听听不同的意见,起码关注10-20个不喜欢、讨厌的人,看看他们怎么说。
这个提议倒是有点新鲜,估计大部分人做不到。只有精神世界达到了一定高度的人才会拥有这样的胸襟和气量,普通人的话,尽量做到无视和不回应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迄今为止,我只遇见过一个这样的人。
关于这一点,我们真的比不上古人。
在宋代,政见不合并不会影响私交。比如苏东坡和王安石这一对,就是很好的例子。王安石要变法,苏东坡反对变法,政见可以说是完全不同,但是他们在精神层面,对彼此的才华和人品是非常认可的。
“乌台诗案”后,苏东坡在黄州度过了四年贬谪生涯。公元1084年春天,苏东坡被调离黄州,前往汝州赴任。途径金陵时,他特地去拜访王安石。
而王安石则早早地等在苏东坡途径的路上迎接他,这才有了一场堪称伟大的会面,曾经意见相左的政敌一笑泯恩仇。按理说,苏东坡应该算是王安石的下属,虽然当时王安石已经卸任,但苏东坡也可以算是晚辈了,王安石还是早早等在路边迎接。
古人的气度当真是让今人汗颜。
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与见地,但也需要培养一点包容性,可以不认可,但要允许、接纳不同的声音存在。要知道,黑与白之间、对与错之间,还有很多的灰色地带。
这样既可以有效避免自己成为一个固执又愚蠢的可怕的人,也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清醒。
还有就是适度的于人群处站远点儿,也有益如此。
年轻的时候,是外放,要所有人都看到自己,活成宇宙中心才好。现在,除了文字上那点事,其他方面,觉得活成小透明也挺好。
长久地沉默,安安静静的,不需要众星捧月般的热闹。更不想花精力去维系什么,去分辨什么,劳心费神的事儿都不想做了。
人多的时候,更是谨慎,一旦说了几大段文字,脑子里就会有声音冒出来:说多了说多了。
昨天在一个群里,看到表达欲超强的一个人,“吧啦吧啦”地把大段文字丢在群里,一边说这都是我的收费内容,一边说以后不给你们看了,然后又一边大段大段丢出来。仿佛这些文字发在群里,对看到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恩典似的。
真是心惊,提醒自己可千万不要这样。
也慢慢学会了说不,仿佛一个初生的孩童,不高兴了就闹,不想吃就扭头拒绝。
我们总是要经历很多才会慢慢明白,委屈自己,不一定能换来求全;没有实力的讨好,也并不会换来别人的高看一眼。
有朋友问怎么理解无欲则刚。我说我个人浅见是:无所求,便不受制于人。
作者简介
云中海棠,原名吴娟,湖南醴陵人,醴陵市作协理事、签约作家,曾任职纸媒。《先农坛听雨》、《北方的冬天》、《等天亮》等多篇作品见诸报刊杂志。散文《路在脚下》荣获醴陵市改革开放征文大赛一等奖,并入选写作教材《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