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的农村,李小雯作为独生女,却幸运地在父母满满的爱中成长。父亲那句“巾帼不让须眉,女儿不比男儿差,女儿也是传后人”,宛如一颗坚定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激励着她努力读书,凭借自身本领走出农村。
高中毕业后,李小雯与男友分别考上了二本和三本大学,尽管不在同一所院校,但他们坚守着恋爱的承诺。大学四年时光匆匆而过,两人感情依旧,毕业后顺利步入婚姻殿堂。虽然娘家经济并不宽裕,父母还是拿出三万块钱作为嫁妆。在当地,嫁女儿陪嫁妆且彩礼只是走个过场,这也是农村重男轻女的重要原因,因为嫁女儿意味着经济上的付出。
婚后半年,李小雯和丈夫迎来了儿子的诞生。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夫妻俩拼命工作,梦想着存钱重新修建老家的土房。然而,一家六口挤在仅有四个房间的房子里,生活诸多不便。李小雯原本计划前往一线城市发展,凭借自己二本学历的优势,寻求更好的职业机会,但遭到了婆婆的反对。婆婆认为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大,即便工资高也难以存钱,还担心夫妻因此分隔两地。最终,李小雯选择留在四线城市做一名幼师,虽工资不高,但足以维持生活。
结婚三年,李小雯和丈夫存下了12万块钱,而修建新房预计需要15万。于是,她与丈夫商量后,决定向婆婆求助。因为丈夫常与公公因工作琐事争吵,便让李小雯去和婆婆沟通,他相信婆婆在家中能做决定。
一天晚上做饭时,李小雯向婆婆表明想商量修房之事。得知公公外出打牌,她直接说出想法:“我们想重新修个房子,打算找你们帮点忙,你看行吗?”婆婆询问他们的计划,李小雯解释道:“你和公公出点钱,我们把这个房子以后就让给小叔子了,你看行吗?”当婆婆问及所需金额时,李小雯坦言已有12万,还缺3万左右。
没想到,婆婆二话不说走进房间,拿出一张卡递给李小雯,称里面有5万。李小雯喜出望外,虽然觉得老公有些吃亏,但想着老公是大哥,也就释怀了。她连忙感谢婆婆,婆婆却说道:“不用谢,你同意这要求就行,钱不用还了,土楼房还是有你们一半的份。”李小雯疑惑地追问是什么要求,婆婆接着说:“你们新修的房子,分我小儿子一半,土房子卖的钱你们平分。”
听到这话,李小雯瞬间愣住了。15万的房子,算上装修最少20万,婆婆仅出5万,却要求新房分一半给小叔子。难道仅仅因为老公是大哥,就该承担更多?而小叔子只因小三岁,就能坐享其成?这场婆媳间关于房子的对话,背后是复杂的家庭利益纠葛,也让李小雯陷入了艰难的抉择,她到底该不该同意婆婆的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