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事情越变越好吗?那这种思维方式,一定要会!

就是循环思维,建立良性循环,打破恶性循环,就能让事情越变越好,并且普适性很强,在情感社交工作等等各个方面都能用到。

比如情感中,把时间精力金钱都投资给自己,让自己增加很多有魅力的优点,就能更轻松的吸引自己喜欢的人,于是更容易得到正反馈,也就更愿意持续投资自己,就是良性循环。相反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投资去感动别人,我们就会因为投资过少,无法增加魅力,而对方要是也喜欢投资自己,那对方实际上就得到了双倍的投资,魅力会更强。两相比较,差距就更大,我们也就更难吸引对方。除非对方是那种会因为感动,而跟我们在一起的,那是可以走感动路线。

再比如社交中,一开始我们先释放善意,对方捕捉善意以后,也更乐意回应我们善意,接着我们就释放更多善意,对方看我们居然这么友善,也会愿意更加友善。这样大家都去比,谁比谁更善意,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如果一开始先把对方往坏了想,对方感受到以后,也会把我们往坏了想,我们发现自己被恶意揣测了,也会把对方往更坏了想,对方又接着也加倍,就进入恶性循环了。

之后是以前讲过的自信自卑的循环过程。自卑的人会因为害怕失败,不敢为解决问题,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并且会有焦虑情绪,造成内耗,于是会得到更多负反馈,也就更自卑,更不敢投入了。而自信的人,因为敢于为解决问题而大量投入,问题被解决的概率自然更大,也就能获得很多正反馈,更敢持续投资了,更自信。课外阅读:为什么自卑的人越来越自卑?如何变得自信?

就像二八定律里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就是因为建立良性循环的人,会滚雪球一样的越来越强,陷入恶性循环的人,也会像滚雪球一样的越来越弱,最终形成二八的比例。好比西虹市首富里,王多鱼穷的时候越来越穷,但得到10个亿以后,直接进入良性循环,想把钱花掉都难。所以,进入良性循环,是我们战胜二八定律的一个好方式。

那具体怎么进入呢?以及已有的恶性循环里,怎么打破呢?这里讲几个简略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先从认知上,明确自己面对的事,确实是按照循环思维运行的,你可以找出恶性循环的坏例子,也能找出良性循环的好例子。认知清楚以后,打破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的行动力,才会很强。

第二步,先从小事上获取最初的正反馈,比如故意在一些事情上,按照自信的人那样,把时间精力都投资到解决问题上,多检验几件事情,然后统计下,看问题被解决的概率是否真提高了。如果真提高了,那就获得了最初的正反馈,之后只要继续强化这个正反馈就可以了。

第三步,把良性循环的开端,变成一种习惯。比如习惯于见面先微笑,习惯于遇到困难,条件反射的先想解决办法。把所有坏的条件反射替换成好的,这样以后遇到任何事情,更容易条件反射地进入良性循环。

第四步,面对异常顽固的恶性循环,可以尝试利用循环的周期性来解决。具体就是恶性循环到极致,有较大的概率,会否极泰来,自动进入良性循环。反过来也是。

比如自信循环到极致会变成自负,自负一旦遭遇失败,就会因为心理落差过大,直接跌入自卑。但自卑到极致,我们也可能会发现事情确实可以一直变坏,但终归会有一个极限,等坏到极限,怎么着都无法更坏了。我们就会觉得,既然事情已经无法更坏了,那之后只能往上走,所以就自动开始有信心。

当然,有些事情只有坏到毁灭,才没法继续坏下去了。如果只有一次机会,不能接受毁灭以后再重建,那建议直接借助外力,强制打破恶性循环,就像强制戒毒一样。

所以针对某些顽固的恶性循环,实在打断不了,就让它发展下去,看看它究竟能坏到什么程度,等它实在坏不动了,我们再主动往上拉。同样,良性循环的极限,我们也有必要去探究一下。最好和最坏的情况,我们都了解过了,才方便我们做出最佳的选择。

循环思维的普适性确实很强,但也不是适合所有事情的,常用的思维方式有18种,具体可以看思维导图,如果都掌握了,那是有可能覆盖所有事情。

我是心理咨询师子枫,有七年心理咨询和培训经验,18种思维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