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才开设的公众号,没有留言功能,如此挺好,相当于直接禁言。煞有介事的规则,倒也清静。
以往看别人的文章,总是不自觉的看看评论区,美其名曰是想多听听不同文友的见解。当自己写文章时,我也会惯性地一眼到底看看评论。
现在,我简书的评论区回归寂静,尽管以前也是寥寥,但一经比对,还是现在的状态更让我觉得放松。这样看来我是比较懒散的,曾经职场的高压节奏,让如今的我更倾向于散漫的松弛状态,如此,脑海里那些涓涓细语才会倾泻出来。
或许,我这些游离的思想,从寂静中来,最好还是能回到寂静中去。
在没有充分阅读的前提下,越探索,越无明,我险些落入自作的囚笼。其实,不必面对选择,也不必面对做选择或不做选择的选择。
但凡此念一生,心中便浮起一竿秤,仅是权衡,就足以受累。追求平衡,也是一执。
非左即右,此消彼长,黑白分明,往往最易出错,继而陷入是否纠偏与是否合理的漩涡之中。在道理论证和学术研究中,不管是寻找差异,还是寻找共性,都是耗费毕生也未必能知晓答案的。
与其将自己置于混沌,不如抽离。尤其是生活,还是得有生活的样子。
客厅、书房确实能融聚为一个空间,但也着实费心。何不就着这相隔相离的安排,从这一屋到那一室,应事而入,随心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