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3 华杉
【圣人的定义】:大而化之之谓圣。他的思想品德之博大、广大,大到能教化天下。现在以为大而化之是马马虎虎,错误一直错进了字典!其实字典里这类错误理解很多,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语言符号的变迁,所以圣道不传,需要人不断清扫灰尘,擦亮词语,光复圣人的思想,这叫“为往圣继绝学”。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
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孟子说他知言。他本来已经是天下有名的善于言辞,又说自己能洞悉别人话中之意,言外之音。公孙丑就问:“以前在孔子的弟子中,宰我、子贡说的话语,都能合乎于道理,恰当于事情,都是善为说辞,办事通达。特别是子贡,对自己,他是成功的商人,儒商始祖;对国家,他是安邦定国的柱石之臣,有很大的外交成就,其雄才雄辩,孔门第一。
“冉牛、闵子、颜渊三人呢,素有德行,所以他们讲出身心品德方面的道理,就亲切有味。
“但是,宰我、子贡并不能兼有冉牛、闵子、颜渊的德行,子贡天大本事,在颜渊“不迁怒,不二过,穷居陋巷,不改其乐”的德行面前,他也只能自惭形秽。冉牛、闵子、颜渊呢,道德高尚,但没有宰我、子贡那样办事的本事,始终不是“成功人士”。孔子呢,兼有众弟子之长,言语德行都兼而有之。但是他还是说:‘我对于辞命就不擅长了。’这样看来,孔子都不敢当的,您敢当,您的德行与孔子看齐,而辞命之才超过了孔子,您不就是圣人了吗?”
注意,这里讲了两个方面的言辞,一个是能办事通达的言辞,一个是讲人生道理,思想品德的言辞。前者代表人物是子贡,后者代表人物是颜渊。
子贡的雄言善辩和办事通达,故事讲起来太长,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360搜索。简单地说,齐国要攻打鲁国,军队都动员完毕。子贡紧急出使齐国游说,先后游说了齐国、吴国、越国、晋国,让齐国先按兵不动,再让吴国来打齐国,再让越国假意跟随吴国组成吴越联军来打齐国,吴越联军打败了齐国,再乘胜接着打晋国。晋国打败吴越联军,当然主要受伤的是吴国,越国乘机兴兵灭了吴国。这全中国妇孺皆知的勾践灭夫差的故事,背后的导演其实是子贡。子贡毁灭吴国,与吴国无关,他跟夫差也没仇,他只是要把齐国这祸水引到别的地方去,到哪儿都行,只要不到鲁国。至于夫差因此而灭,那是他自己倒霉。后世的苏秦张仪,他们的本事也不过如此,子贡如果生在战国时代,恐怕比他俩厉害多了。
子贡那么厉害,鲁国君臣都觉得他比孔子还有本事,而他呢,不仅对老师顶礼膜拜,对颜回也是自愧不如。这是成功人士的性格,对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一点也不关注,对别人比自己强的地方,拜服,羡慕,就想学习!
孟子听公孙丑问他是不是圣人,说:“吓!这什么话!我怎么敢当!圣人之名,别说我不敢当,孔子当年也不敢当啊!子贡曾经问孔子:‘夫子您觉得自己是圣人吗?’孔子说:‘圣人我不敢当。’”
圣人是什么?孟子后面有讲:“大而化之之谓圣。”圣人就是大而化之,大而化之,是他的思想品德之博大、广大、光大,大到能教化天下。孔子、孟子当然是圣人,他们的思想品德,不仅教化当时的天下,而且教化两千多年的天下。
大而化之不是马马虎虎,这误传也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哪个不学好的学生开始误传的,传了几百上千年,传到字典里去了。字典里这样的“错误”很多,给“错误”打引号,是因为这也可理解为语言符号的变迁,维特根斯坦说:“词语的规则在语言游戏中建立,也在游戏中修改。”这“大而化之”的词语规则,就被修改了。现在去说谁“大而化之”,他肯定不认为你的意思是尊他为圣人。词语的定义被修改了,这是圣人之道不传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要不断清扫垃圾,擦亮词语,光复圣人的思想,是为“为往圣继绝学“。
孔子很谦虚,他说:“我只是好学不厌烦,教导他人不倦怠罢了。”
子贡说:“一般人学习,开始时都能奋发努力,但搞搞就厌烦了,不能坚持。夫子您能坚持学习不厌烦,正是聪明天纵,深知义理无穷,所以深造不已,这可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教导他人,诲人不倦,就是仁德。又有智慧又有仁德,就是圣人呀!”
孟子说,圣人之名,孔子都不敢当,他当然更不敢当。不过后世有一个人,他敢当!而且从小就立志要做圣人,而且长大后成功了!这人就是王阳明。
要我说,孔子、孟子、王阳明,当年都是圣人。因为定义标准很清楚,大而化之之谓圣,他们都道大德宏,大而化之,教化了全中国,和整个东亚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