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七,还有几天就要过新年了。新年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何为“传统”呢?那一定是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没错,无形中这些文化习俗就在耳濡目染、口口相传、代代相传中继承了下来。谁也不需要通知谁,谁也不需要问为什么,谁也不需要去思考它的由来。总之,到哪个时间点就去做哪件事,宛如一种叫做——信仰的东西刻在人们心间。而中国地域广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方式,我来自山西省,所以谨以此篇,向大家介绍一下山西省独特的过年方式(我是一名地道的90后,有介绍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前辈见谅,也可以补充)
一提起山西,大家脑海里一定会出现这两样东西:煤老板、面食。
没错,山西是我们中国的面食之乡,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因为擅长吃面,所以山西人过年也选择用面来表达我们对新年的希望和寄托。技艺精湛的花馍馍就是山西人民饮食智慧结晶的代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庆贺,更是对花好月圆、合家团圆的祝愿。
1. “二十八,蒸枣花”,枣花馍是过年较为隆重的仪式之一。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枣花馍,在晋城,“枣花馍”又叫“枣山”,美好的寓意,好看的造型,简单的做法,普通的材料。
就是拿面粉、酵母粉、水和红枣。一种传统花样面食。白面搓成条,圆圈盘绕,连成山的形状,中间点缀一些枣。要说为啥叫“枣山”?而且形状都这么大呢,我猜它的寓意是老百姓们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手里,用面捏成塑,再供奉给灶爷,可以说是在隆重节日中创作的一种心灵崇拜物,一种寄托心愿的方式,这些供物既是贡品又是崇拜物。虽然最终都果了我们的腹,但蒸馍的初衷绝不仅仅是为了一饱食欲。
2.其次,介绍一下除“枣山”之外的其他种类的花馍吧!
一个花馍,一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双手,一段绵延的工艺传承;一些人,一方食俗和乡土风情的延展。
山西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就都像在举行花馍大赛,曾坐在炕头捏花花儿、蒸馍馍的乡村大娘二婶们没想到,从老一辈手里传下来的这玩面的活儿,咋一夜就被大伙儿看上了?以往顶多被三村四邻称为“巧媳妇”“巧婆姨”,咋一下就变身为手工艺人,馍馍还成了工艺品?而且,每年都会开展这么一场大赛,谁也不会缺席,谁也不会自甘堕落,所以,一年一年的练习,一年一年的进步,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不知不觉中传承了下来。可见,“面食之乡”的匠人们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除了枣山,还有其他赋予各种各样寓意的花馍,家里的大人不会凭空去做,而是根据需要来做。
花馍还需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才算圆满——点红。用筷子蘸取食用红色,如画龙点睛般,在馍馍上轻轻一点,年便在这一点红色中热闹喜庆和丰实起来,日子似乎也从此蒸蒸日上、丰盈满足。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过六一,妆化的再好,也不能少了那颗红心,点上红心,就好像赋予了角色,就好像点亮了生命一样!而花馍也一样,在这辞旧迎新之际,点上红心,寓意吉祥!
不同的地区对于节日,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我们山西人独爱面食!而且,用蒸花馍来表达我们对“年”的敬意,真的很独到啊!同时,腊月里“年味蒸腾”,这一年都会蒸蒸日上的!
这种文化传统在那么多个日日夜夜里渗透进每个山西人的血液里,就算不会做,脑海里也停留着片刻蒸腾的画面,游走在外面的山西人也会在过年时想念这云里雾里的画面,也会怀念这香甜可口的花馍,也会忍不住说一句:哎妈呀,就是这个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