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孔乙己竟然火了,跟着一起火的还有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
“学历不仅是我的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这句话不仅带火了孔乙己,也引发了大家对学历和工作等话题的讨论。
长衫是孔乙己誓死捍卫的读书人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他活在世上最后的一丝尊严。小说没有明确交代孔乙己的结局,但我们都知道,孔乙己的腿被打折了,被迫脱下了长衫,他的尊严和灵魂已然不存,即使活着,也如同行尸走肉了。
为什么当代年轻人与孔乙己联系上了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高校扩招,大学生不再是稀缺资源,原本高学历人才从事的高端高薪工作已经饱和,导致许多大学和硕士毕业生只得放低姿态,下沉到对学历要求不高的市场,比如快递、外卖或其进厂打工等。这几年最有名的就是清北毕业生到深圳中学任教。
虽然如今大学生泛滥,但这也是花费了一个家庭很多的心血和积蓄才培养出来的,苦读十二载,最后发现找不着相应的工作,结果是要么啃老,要么抛开学历,做打工人。这现实落差确实太大了,不仅年轻人无法接受,整个家庭也会觉得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呢?
其实这也好理解,自古我们一直提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在孔乙己的时代,读书可以出仕从政,实现阶级跃层。虽然封建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了,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功利思维一直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这便是症结所在,让一个名校的大学生去拧螺丝,去送外卖,看起来确实有些暴殄天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工作岗位的饱和,这种下沉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那么破局的关键在哪儿呢?
仅谈个人理解,首先年轻人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要牢记学历不完全等同能力,人才是永远不会失业的,只要有真才实学,四面八方都会抛来橄榄枝。
其次,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读书的意义是为了让我们更全面、更理智地面对生活和世界,还有如何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抛开长衫,先活下去,不要像孔乙己一样不肯劳动,宁可去偷去抢,连生存都不能保证,更是丢失了做人的尊严。所以,在自己还不是“香饽饽”时,可以先积累一些经验,等待伯乐。
孔乙己确实可怜但也可恨,当代人和孔乙己相比,还是有更多选择的。当我们不能改变现今的社会环境时,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先沉心修炼,再择机就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许历尽千帆,你才找到自己最心仪的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