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认为把事情做好资质好一点聪明一点机灵一点是一种优势,今天才发现对于把事情做到最好来说,笨一点愚一点才真的是优势。
记得刚来公司时,我在半个月内完全熟悉了公司的所以流程,可以独立接待客户,一个月出了10万元以上的长期持续性大单, 创造了公司的记录,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我那么快上手公司业务和那么短时间出大订单,这也是我自认为比较骄傲的事情。我这样的心态就是典型的【浅尝辄止者】喜欢快速成长期的喜悦感。
做业务初期1-3年内非常努力的开发客户,维护客户,业绩也差不多总是做到公司前三名之内,而到了第4年开始,由于公司一些制度的影响,开发客户的激情被磨灭了,渐渐转为了维护老客户为主了,虽然业绩还保持着原有的状态,但也确实没有特别大的进步了。这种状态下应该就是属于典型的【安于现状者】甘愿停留在平台期,没有追求进步或者更上一层楼,得过且过的心态。
直到2016年下半年我家小宝的到来,我升级为一枚宝妈,想着以后给孩子更好的资源,开始思考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才看到了自己工作上一直在舒适区停留了好久,才开始去想如何规划下一步的工作,生活,对自己负责;抓住机会去改变自己的现状。
首先,我心里对于学习更开放了,接触到有书APP,从里面关注到阿何两次的推文,才关注到他,然后一步步关注到更多优秀的公众号,关注到猫叔,关注到小灶群招募,被吸引到了这个有千万种可能的社群内,从看书,到写读书笔记,到现在坚持18天简书日更,一点点的改变,保持练习。
其次,在工作上也化被动为主动,去找老板谈判,要么现在就选择离开,要么就选择一种新的可能,要主动去成长承担更多,不想浑浑噩噩度日。这种心态与状态的转变,其实就是在要求自己持续精进,像孩子一样去学习,去尝试,从不断犯错和反思中取得进步。
这是我这种自以为是的家伙的心路成长历程,算是资质较好的类型吧,把事情做好可以,但是做到最好的人通常不是这一类型的,而是另外的一类,他们有可能一开始学的很慢很差,但是基础打的很牢,并且持续进步,这样的状态才是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一批人;
那么对于资质较好的类型,如何培养自己成为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人呢?
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清楚自己属于哪个类型的:001 浅尝辄止者 喜欢从零开始,享受成长期的快乐,一旦到了平台期,容易萌生退意,转而尝试新的东西;002强求突破者 坚定奋勇,重视结果,用尽方法跟平台期倔强死磕,有时会得不偿失,还会把挫败的负面情绪带到生活中 ;003安于现状者 在快速成长期后,甘愿停留在平台期,无所谓进步或者精益求精,不关心成长;然后制定好计划在平台期保持进步,保持练习。
然后,选择做坏马不做好马,什么意思?就是说人的资质是优秀的或者较好的,那么是学习时,理解能力强学新东西很快,一开始很有兴趣,享受成长期的成就感,而事情总是要到平台期或者回落期的,这个时候看不到成长与进步,就会非常容易放弃成长。而资质较差的同学,一开始学习一个新鲜的东西,理解的很慢学的很慢,他为了理解这个东西,必须要多次反复练习,进步是非常缓慢的,反而在平台期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平稳度过,坚持练习下去,最后成为大师级别的人物。不管资质如何,都要按照较差的标准来学习练习,这样才能收获扎实的成长。
最后,把自己当成无知的稚子去学习,选择一个好老师指路,持续精进,像孩子一样学习,从不断犯错和反思中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