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看到过通过行为来缩小找人范围的事件,一件是看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另一件则是小说《刑侦笔记》里的犯罪侧写师苏回。似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融于生活习惯和行为后,都显得那么的有迹可循。作为一个对外界感知迟钝的人,多想拥有这种洞察力,一方面可以调整自己,另一方面可以规避坏人。
在元旦前夕,和朋友去逛了街,碰巧看到了一本《心理罪画像》,也许看多了,我也可以学会怎么判断遇到的都是什么人……
前言到此为止,以下为个人在书中获取的一些知识
1、看到某个人之后,马上会对他产生一种好恶的态度,且在交往过后,会发现自己刚开始的直觉是完全正确的。
方木给予的解释:因为你过去曾经遇到过一个和这个人在外貌和性格上都相似的人,而且这个人给你的印象一定很深刻。所以,当你遇到一个相似的人之后,你的潜意识就会把过去那个人的性格 ’加’ 到这个人身上。
有的时候,相同性格的人,会有相同的长相——来自龙勃罗梭的《犯罪人论》中 ‘天生犯罪人’理论。
我遇到过这种情况,在高中有一位舍友极富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在离开高中到大学时遇到了一位和TA很像的人,无端的觉得TA们真的一模一样。在入校的第一天因为一些事,我在还未熟悉的时候,选择向TA寻求帮助。在之后的相处中,也发现,初见面的判断非常准确……
还有生活中的夫妻相啊,盗贼大多有点秃头啊
2、惧旷症——书中例子
惧旷症:简单地说,是指一个人对足以让它产生无助和恐惧的任何场景的畏惧。比如恐高。也被称为 ‘出门恐惧症’
不敢一个人过桥,后来发展到连独自通过比较狭窄的街道都做不到,需要太太的陪同才行。
这个人从小娇生惯养,事事有人替他安排,结婚后对自己的太太也是百般依赖,潜意识中对太太有着孩子般的缠附需求,但在意识层面上不愿承认这种幼稚的需求,于是凭借 ‘ 惧旷症 ’ 的惊恐表现来强加太太必须陪伴自己的义务。
同步到生活中应该也挺常见的,恐高、怕鬼等。我觉得像是突然被大家眼神集中后说不出话、社交恐惧症、打招呼恐惧症等等也都是吧。
本人小时候看柯南,老害怕黑暗中也会突然出现一个黑人凶手,只露出一双大白眼和大白牙……瑟瑟发抖,害怕
有缘再更,今天就到这里了,如果你也有兴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学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