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社团意味着什么

简介:从承办活动的小组与协会的关系说起,分析了协会内职能部门和小组关系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预想。

昨天晚上BL在组长群里发了一个全国“根与芽”小组招募高校社团的通知,意思是XHL她们这一届可以去申请。我心里又开始有些焦虑了——为什么又要一个小组去承担应该整个协会都要去做的事情,这中间存在着问题,不是某个人的,而是整个协会的。

SY很大,但是分散的。2017年,我所在的小组申请到了行澈环保的“高校污防组”项目,是以协会的名义去弄的——直到不久前,行澈那边项目的负责人还把我当成咱们协会的会长。我也的确是以为协会争光的责任感去做这件事的,从策划一次次武汉范围内的高校环保沙龙,到举办每一次巡河活动,无不希望能够提升协会整体的影响力。但,我的雄心迎来的确是不那么好的成绩——整个活动看起来还是像一个小组的小型活动。不仅协会内的小孩大部分没听说过这些活动,连老人们了解的都可能很少——了解的可能也只是把它当成了“小打小闹”。

协会层面举办的活动和小组层面举办的活动到底有没有区别?我真切地希望有,但事实却无情地否定了我。

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呢,大概是因为我对社团的概念理解上的问题吧。社团,应该是一个组织完善、分工明确的团体,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凝聚力,爱和温度。SY作为一个发展了17年的老牌社团,也是要服从这一准则的。从SY执委与常委,职能部门与项目小组的划分上就能看出当初制定协会架构的老老人们的用心。但目前看,这一组织正在变得混乱。

竞选演讲的时候,我听到一个词在重复出现——“协调”。副会长要协调好各个小组之间的关系,宣传部长要协调好网宣和平宣的关系,秘书长要协调好各个秘书之间的关系,各个小组/项目组组长还要协调好组内各个组长的关系。

协调固然是协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在竞选演讲中这么多的人在谈“协调”更让我相信协会目前存在的组织混乱的问题——大家都在讲协调,没有一个人去主导方向,最后会协调到哪儿去呢?就像班里开会,提前想协调大家都有空的时间,协商到最后,结果无论哪个点开都有人有事来不了,如果这个时候大家还都在协调,没有一个主导的人“专制”地确定一个时间,这会是没法开的。不然,难道说没有结果就是我们协调之后想要的结果吗?(在一辆车上,大家彼此让座,结果最后司机坐上没人。)

下面谈一下我理想中的协会架构。这是一种以活动小组为核心的,分工明确,追求效率的架构。协会的运行和发展是建立在活动小组举办活动的基础上的——通过组织参加活动来吸引人,通过宣传活动来提高影响力,通过改善调整活动来决定协会的发展方向……所有的所有,都是通过这来实现。而职能部门就是要促进这些目标更好地达到的,这也是其存在的根本目的。

在这样的一种构想下,对于协会现在的职能部门和小组的关系真的很痛心,大家都以为二者是并列关系,其工作上也是联系甚少。作为活动组的组长,我平时更多地是去考虑怎么样举办出来一个活动,怎么样让某一次活动办好。但我知道,仅仅这样还不够,我们办完活动之后还要宣传出去,扩大我们的影响力,还要不断总结反思,确保之后的活动更好地改善。这些,我真的很希望职能部门能够很好地替我们做——从分工上(这些我们作为组长真的很难有精力顾及到了)。

所以我幻想有这样一种场景。职能部门能够像我们小组组长一样有兴趣去了解、思考每个活动的流程和意义(但只是大致的,也不需要ta们来实施)。宣传部门经过与小组长的主动的简单交谈,就能达成共识,设计好怎样做才能让让举办的活动影响力更大、效果达到更好。秘书处可以根据我们提交的各项材料,与小组长进行交流,告诉我们怎样做下次才能把活动办的更好。这是多好的场景呀。当然,这种情况是需要建立在职能部门和小组长的双方互动基础上的——但目前,职能部门还没有这种意识,ta们显得有些被动和安于现状。

接下来要谈的是一个协会各种活动的定性问题——一个面向全校的活动和一个面向协会外的活动有什么区别。根据我个人的经历,二者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在社联的系统上登记——即使登记了协会外的人也是很少参与进来或是被邀请的——也就是实际基本没有区别。这是协会在宣传和影响力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其实二者应该是有区别的,从宣传方面去考虑——宣传的范围和风格要区别开来。现在的宣传方式总体上来说是偏向小家子气的,在群里直接发条消息,@一下全体成员,这固然有它的好处,互动性更强,但可能只适用于小的体验类的趣味活动。它的宣传范围仅限于QQ群内比较活跃的成员——不经常翻消息的甚至找不到被淹没的活动通知。

如果说世界水日、地球一小时等比较正式、大型的活动还是以这种方式通知宣传出去,怎么能保证宣传的效果呢——校级活动还怎么成为校级活动?事实上,即使这类活动,协会内真正能来的人都不那么多(18年的世界水日参加活动领奖品的人也就100人左右)。所以,当我们在讨论一个活动是校级还是协会内的时候,我不知道我们在讨论什么——有什么区别吗。宣传部门在这一点上是失职的。

协会内谈将网宣部和平宣部合并,避免两个部门职能冲突,更好地协调。但协调好了又有什么用呢,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再好的宣传部门对于协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常务副秘和财务副秘也是“神奇”的部门。我曾想,如果没有这两个部门会出现什么问题。没有了常务副秘,每次例会和活动不需要再重复一些基本上没有任何反馈却又颇费事的总结。少了一份麻烦事,网盘里也少占了一些内存,恐怕不会有其他什么问题了。财务副秘书长是和小组交流比较少的部门,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没和她们有过交集——如果没有营期踩点的路费还有会服、纪念品的报销,再加上申报项目获得的资金是本组在管理,财务副秘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这是个问题。

我们是一个社团,一个校级的社团,当我们说起这句话的时候,必须要思考一下它的实际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支起来的架构,更应该是填充的内容,凝聚在一起的各个小组和部门的力量。

(2018.6.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