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搜购《中国农业通史》诸卷,现据搜集的相关资料,就该套书籍的编辑与出版事宜,略作综述。
项目发起:
《中国农业通史》编撰项目为农业部1995年启动的重点科研项目,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中国农业博物馆共同主持。
此前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掘、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学院(所)设有专门研究农业历史的学术机构,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建立了专门研究队伍,整理校刊了一批珍贵的古农书,出版了《中国农学史稿》、《中国农业科技史稿》、《中国农业经济史》、《中国农业思想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研究专著。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编写一部系统、综合的《中国农业通史》提供了厚实的学术基础。
编写规模:
综合1998年5月闵宗殿总结发言和2015年农业部新闻,该套项目或编写以下数卷,分别为:
第一,总论卷
第二,原始农业卷(已出版,2008年5月,466页,660千字)
第三,夏、商、西周、春秋卷(已出版,2007年8月,241页,340千字)
第四,战国、秦汉卷(已出版,2007年9月,449页,633千字)
第五,魏晋南北朝卷(已出版,2009年8月,311页,
第六,隋唐、五代卷
第七,宋、辽、夏、金、元卷(已出版,2014年3月,918页)
第八,明、清卷(已出版,2016年6月,550页)
第九,近代卷
第十,附录卷(已出版,2017年12月,295页,380千字)
第十一,少数民族卷
注:2015年时,该项目被定义为十卷,故以上未出版的某卷,或许不在十卷范围内。
1996年2月,古今农业:编辑部成立
为了保证《中国农业通史》编撰工作的顺利开展,协助主编进行全书的编撰工作, 根据“ 杭州会议” 决定, 编辑委员会下设的编辑部于一九九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在京成立。 编辑部是工作班子和咨询机构, 在主编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编辑部由六人组成, 主任由编辑委员会主任游修龄教授兼任,副主任为闵宗殿、 曹幸穗; 成员有董恺忱、李根蟠、 王潮生、 穆祥桐. 编辑部的职责是:
l、草拟全书编写总纲及编写体例;
2、对各卷编写提纲及编写计划提出修改意见交编辑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3 、检查各卷编写计划的执行情况, 组织交流经验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4、处理有关学术咨询及编写业务问题;
5、组织有关本书编写内容的学术讨论会;
6、提出各卷年度经费的分配意见。
来源:古今农业,1996年第二期
2013年9月,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9月9日,《中国农业通史》后续编撰工作启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传达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余欣荣对《中国农业通史》后续编撰出版工作的指示精神,强调要以对历史负责、传承文化的态度,把这件利民、利农、利后人的事办好。农业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毕美家出席会议并讲话。
毕美家指出,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古国、农业大国。我们有着延续不断的超过一万年的农业历史,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国农业历史总结好,编写好。他强调,《中国农业通史》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学术工程,时间跨度大,质量要求高,要注意相关卷次的衔接和统一,以及学术观点的交接,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撰写的成果更客观、更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据了解,《中国农业通史》是农业部的重点图书编研项目,共分10卷,目前已出版《原始社会卷》、《夏商西周春秋卷》、《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尚有6卷需要编撰出版。会议确定,后续编撰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即到2016年完成。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沈镇昭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农业通史》后续各卷编撰和修改审定工作分工和时间进度安排。中国农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增胜介绍了《中国农业通史》编审出版有关要求。与会专家就如何做好《中国农业通史》的编撰出版工作进行了认真研讨。
出席会议的专家有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萧正洪,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闵宗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根蟠,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曹幸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樊志民等。
2013年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年9月9-10日,《中国农业通史》后续编撰工作启动会议在中国农业博览馆顺利举行,来自农业部、中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业通史》编委会、《中国农业通史》编撰办公室以及各地的领导、专家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我校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樊志民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朱宏斌教授应邀参加。
会议由农业部办公厅雷刘功副巡视员主持,农业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毕家美讲话。毕家美指出,《中国农业通史》的编撰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因此要抱着做强做精思路,贯彻“纵通、横通、汇通、事通”的“四通”原则把后续编撰工作做好,使《中国农业通史》成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品,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沈镇昭,中国农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增胜分别就《中国农业通史》后续各卷的编撰审定工作的分工、编审出版要求做了部署。与会专家就《中国农业通史》后续各卷的编撰、修改、审定的具体工作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讨论。
《中国农业通史》编撰项目为农业部1995年启动的重大项目,原计划十卷本。项目启动以来,经过十多年努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先后出版了《原始农业卷》、《夏商西周卷》、《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等四卷,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顺利完成《中国农业通史•战国秦汉卷》的编撰任务的基础上,根据会议安排,我校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再次承担了《中国农业通史•明清卷》及《附录卷》的修订任务,樊志民教授也被确定为《中国农业通史》全卷审定专家。
来源:http://news.nwsuaf.edu.cn/yxxw/37905.htm
2015年10月,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10月16日,由《中国农业通史》编委会主办的中华农业文明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召开。农业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毕美家做了题为“汲取农耕精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主旨讲话。
毕美家指出,中华农业文明有着上万年的发展历史,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古往今来,历经传承,农业历史既是传统文化的源泉,也是治国理政的基础。虽然今天的农业科技进步了,生产的手段和装备提高了,但是它的文化精髓还在,文化本质还在。它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是经历千百年传承、发展、改造和提高的文明成果,是我们应当珍视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宝藏。
毕美家强调,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正经历深刻变革的今天,我们要更加注重学习,注重实践,注重历史研究和总结,以“三严三实”的要求,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
四位农史领域知名专家李根蟠、萧正洪、樊志民和曹幸穗分别以“农业的生命逻辑衍生的治国理念、中国古代‘三农’的协调发展问题、中华农业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近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变革”为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据了解,《中国农业通史》全书共分10卷,《原始农业卷》等5卷已经出版,《总论卷》、《隋唐五代卷》等5卷编撰工作基本完成,将于2016年出版。
农业部机关司局和在京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农史专家学者、干部群众、部属媒体记者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注:截止到2015年10月,已出版的五卷分别为:1)原始农业卷,2)夏、商、西周、春秋卷,3)战国、秦汉卷,4)魏晋南北朝卷,5)宋、辽、夏、金、元卷。
来源:http://jiuban.moa.gov.cn/zwllm/zwdt/201510/t20151016_4868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