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接上回。
在刺破“认知气泡”的方法上,希思兄弟给我们提供了三个策略。
一,比较机会成本
资源是稀缺的,每个选择背后都有机会成本,选择了这个,就得放弃其他,比方说,看电影放弃为了下周考试多做三四小时准备,买汽车放弃了假期的一次国外旅行,每一个决定,实际上都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做其他事的机会,而所有放弃的可能里最大价值的,就是现在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
有人就曾做过实验,受试者分两批,研究者拿出一份DVD,问第一批受试者愿不愿意花15美元购买?80%的受试者表示愿意。
而面对第二批受试者时,研究者多提醒一句:“如果不买这份DVD,你可以把这15美元省下来花到别的地方。”
仅仅是这个简单的提醒,直接让购买的比例从80%下降到了55%。
我们决策时也可以这么运用,多提醒自己一句:如果我不在某事上投入,我可以将这些时间/精力/金钱等省下来投入在哪里?
比如说,苹果刚发布了款售价1万的新手机,你在考虑“买/不买”,这时多提醒自己一句,如果不买这部苹果手机,我可以将这一万块省下来花在哪里?
大脑自然会蹦出一堆答案,比方说出国旅游、给父母买些礼品、改善下吃穿、办健身卡好好锻炼...回过头来再做选择,选项已然不同。
二,给选择添限制
适当的限制,能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创造出更多的选择。
迄今为止农田灌溉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滴灌技术,就是很好的例子。
滴灌技术源自以色列,以色列是极度缺水的国家,国土2/3是沙漠,水资源非常宝贵,必须要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为此,以色列人在灌溉设备上用足高科技:回收循环系统、充气系统、智能监控等等,整合成了滴灌技术,硬生生将水的利用率,从原本的15%提升到了95%以上。
正是水资源的限制,激发了以色列农业技术的创新,创造出了滴灌技术,这一新的选择。
那在决策时,怎样设置适当的限制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摆在眼前的选项“消失”。
比如,想旅游,假如‘不能花钱’,花钱旅游这个选项“消失”了,穷游就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想养猫,假如‘不能养在家里’,在家养猫这个选项“消失”了,云养猫、与朋友合养就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想让某个员工离开团队,假如‘不能辞退他’,换岗就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把选择的限制看成解放而非束缚,让我们意识到更多可能性。
三,向曾经解决类似问题的人学习
这是增加选项最简单的的方法,可惜知易行难,很多时候我们陷入困境,而忘了去看看破解类似问题的前辈是怎么做的。
比如说,团队有些员工业绩差,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先在内部和同行找“亮点”:团队内或竞争对手的团队哪些员工业绩很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后到不同领域找经验:比如其他行业的业务团队,有些什么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认真借鉴先辈经验,对标标杆找差距,掌握的方式方法越多,做事的选择就越多。
以上是科学决策的第一步,增加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