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
工业革命时期,流水线工作,为了让一条生产线正常运转,所有工人必须同时在岗。假如负责为发动机安装火花塞的工人中午上班,上午生产的汽车一辆也没法发动。因而,企业会让全体工人在某时某地集体上班,而不能有什么变动。经过一系列的劳工运动,在他们8小时工作日的要求下,确立了每周工作40小时的制度。
二、不合时宜带来的危害
生产线带来了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即使我们大部分人不再在工厂上班,即使新技术让我们在任何想要工作的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工作,每周40小时的工作制度依然还是我们上班工作的首要组织安排。每周40小时的标准化安排,已经导致了无穷无尽的交通堵塞,造成了孩子照料的捉襟见肘,带来了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负担,尽管如此,实际情形还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即使我们的脚就要把自己踩死了,还要继续和着同一支朝九晚五的旧曲子起舞呢?
三、我知道你的质疑
1、会面需要。你的回答可能是:“我们要会面。”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对的。我们需要某些方面的协调一致,需要共同的工作时间,从而让我们待在一起,制订计划、解决问题、签订合同。人们聚集在一起工作,也会让公司形成与众不同的文化,这种不同的文化本身就可以成为在此工作的一个原因,像Google公司和苹果公司就是这样。
2、考评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考评工作绩效。如果大家工作时间不一致,他们怎么考核呢?很多人需要找到工作方法,目的不就是为了保持专注吗?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绝大部分工作的绩效考评都可以像衡量产出的质量与数量一样容易—这些因素并不依赖于员工在工作日的具体工作时间。至于第二个问题,据我所知,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如果允许自己安排工作时间,很多人的专注程度和工作效率都会更高,还能有效避免磨洋工现象。
3、我怎么知道你在家有没有偷懒?企业固守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制度,还有别的原因。譬如,老板并不信任员工。他们想要大家在同一时间待在办公室里,从而确保没人偷懒。这一点我从来就不理解。自己不信任的人,你为什么要雇用呢?
四、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作调整?
我们之所以固守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制度,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制度在我们的文化中根深蒂固。这真是一个绝佳实例,刚好说明我们是怎样“知足常乐”—做决策,求变革,不是追求理想目标,只是差不多就行—而不是去努力实现根本性变革。抛弃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制度,采用更有弹性的新模式,这样的思想简直难以想象,甚至不亚于发动一场革命。明明知道朝九晚五的作息制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限制,而且我们也不喜欢这些限制,不过看起来恪守这一制度要比变革制度容易得多,因为变革过程本身就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增加我们大脑的负担。
五、彻底从朝九晚五解放出来之前,我们能做什么?
在我们有望把自己从朝九晚五的制度安排中彻底解放出来之前,我们整个社会不得不去克服很多障碍。尽管我们谁也无力单独改变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不过当这种运作方式涉及我们的自身生活时,我们对它的控制能力远远超过自己的认识。换句话说,如果你发觉自己掉进了朝九晚五的陷阱,你就可以有所作为:跟你的老板或负责人谈谈,讨论一下给你调整工作时间或者让你每周在家工作一两次的可能性。请他们考虑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和远程工作这样的选择。
我的目的并不是告诉你该在什么时间工作,而是想鼓励你看看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就该有所改变。仅仅因为一直都按照某种特定方式做某事,并不意味着就该永远这样做。遵守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安排,只是因为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这个理由并不充分,事实上,这个理由相当蹩脚。一个安排能减少交通流量,有效照顾孩子,提高生产能力,这才是巧妙得多的办法。
补充知识:扩展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九晚五(或者加一小时午餐时间的朝八晚五)制度也被很多非工业企业采用。甚至还影响了教育部门。既然大部分学生最终都要到生产线上工作,学校就应该训练他们为此做好准备,这种思维大行其道。这种思想让学生有了标准化的作息时间安排,有了可以上交的清晰明确的家庭作业,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接受同样的任务。这是教育领域的生产线模式,由此带来不幸的结果,把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应声虫。
--《Google工作整理术 》读书笔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