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孩子,从小就被一句话教育:“别说话,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所以从小就养成了大人说啥就是啥,老师说啥就是啥,权威说啥就是啥的思维习惯。
好多时候,被别人顶的哑口无言,不是自己真的理亏,而是明知自己有理,却不会辩解,不会解释,没有充分的理由,最后就吃了无数的哑巴亏。
做了管理者之后,越来越发现理由很充分有多重要,理由不是逃避责任,不是拒绝。理由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归因是个人是不是有困难或者有欲望,外归因是外界有没有竞争风险或诱惑。
叶子说:“想学古筝,也想买个古筝”。我就会问:“你学古筝的理由是什么呢?”我会根据叶子的理由,判定是不是现在学,是不是现在给孩子买古筝。也会明白孩子的动机是什么?
叶子可能会说:“弹古筝的小姐姐很漂亮”,“弹古筝的声音很好听”,“同学都在学,所以自己也想学”,“古筝老师说现在学的话送古筝”,“别的孩子都好几个才艺,自己什么也不会”,“学了古筝可以参加学校的评优选拔”等等。
仅仅上面几个理由,不难发现有些是内归因,有些是外归因;“弹古筝的小姐姐很漂亮”表达的是对场景美好的喜欢,表现叶子很喜欢古筝的画面美感,更倾向于古典美,不一定对古筝有多喜爱。如果是“弹古筝的声音很好听”,那证明叶子被真实的古筝乐所吸引,可以判定为如果学了古筝,也基本能经的住辛苦,因为她喜欢辛苦带来的声音美。如果是“同学都在学,所以自己也想学”,很有可能是攀比和虚荣了,自己不一定多喜欢古筝,但是因为很多同学都在炫耀自己有,虚荣心和攀比心作祟,自己也想拥有。如果是“别的孩子都好几个才艺,自己什么也不会”,就证明孩子比较上进,比较有竞争意识,那不一定非得学古筝,也可以考虑其他才艺,去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如果是“学了古筝可以参加学校的评优选拔”,同样证明孩子是想获得认可和荣誉,也不一定非要去学习古筝,可以考虑是否有其他方法获得荣誉。
以此类推,每个理由背后都有动机和本质的原因。就连“你不买给我,我就哭”一样,其实都是理由,都是促使行动达成和不达成的方式。
所以,想做一件事,为做这件事能坚持多久,为这件事能付出什么,都可以从理由里面找到。想实现某件事,想实现某个人给予配合,想实现某些资源的倾斜,都是我们可以通过“理由”来实现,重要的是你的理由充分么?是不是可以让对方不能拒绝?你的理由合理么?是内归因还是外归因,是逃避责任还是客观事实的论证?
爱表达,爱辩解的孩子反而在理由的充分论证上有很强的能力。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再也没有跟孩子说过“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希望我的孩子有很强的思辨能力,有意识有理由的为之想要的一切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并坚定他自己的判断。
所以,多问问孩子:“你的理由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