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久之前就听说过伍尔夫,但这是我第一次看她的作品。这是一篇随意识流动的文字,对于很少接触意识流的我而言,读着读着常常也跟着飘散了。虽然这本书的篇幅并不长,但其中不乏旁征博引,尽管书中加了很多注解,帮助读者理解文中提到的人物、事件和作品,但对于阅读的流畅度还是会有影响。
看这本书的正文之前,我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建议,认真读了这本书前言导读,不得不说导读真的非常有帮助。导读里着重介绍了伍尔夫的生平,以及整本书(其实是两篇讲稿合并而成的长散文,容量堪比小长篇)的内容结构,我在读完一章时,常常还会回顾导读,以便让自己更好理解下一章节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开篇没多久,就开宗明义,点出伍尔夫独特的论点,“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就必须有钱,还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过去将近100年后,这句话已经成为了名言,但是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完全理解这背后的含义。书里从伍尔夫被名校图书馆拒之门外的经历谈起,引发了她对于男权社会对女性不公平待遇的思考,伍尔夫希望能从经典作品中寻找答案,但收获的仍然是问题,为什么男性作者那么爱谈论女性,甚而在史诗中歌颂,却又同时贬低女性群体的智力、体力和各方面的能力?女性在历史上的严重缺席,让人好奇十八世纪前的女性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那些最先开始用文字来记录、发声、谋生的女性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番挣扎?作者还虚构了“莎士比亚的妹妹”,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合理地推断了她的悲惨命运,以她来象征女性在经济、教育、职业、生育等许多领域面临的困境,用历史的眼光探讨了女性被剥夺的多项权益。
这篇最早在女子学院发表的演讲稿,在最后部分是令人振奋的,作者想要传递的不是怨怼的情绪,而是思考与鼓励,鼓励年轻的女学生们勇敢地走上文学之路,同时告诫她们,“伟大的头脑都是雌雄同体的”(原句出自柯勒律治),“任何人,写作时总想着自己的性别,都会犯下毁灭性的错误。”而物质对于创作力的重要性,不是物质本身在起作用,而是物质能给予一定程度的“心智自由”。
“所以,我之所以要求你们去挣钱,要有自己的房间,就是要你们活在现实之中,活在富有活力的生活中,不管你能不能将之描绘出来,现实都将兀自显现。”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简单的话,“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P.S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特别喜欢,里面配的画作非常契合全书的氛围,文森特·梵高,爱德华·霍普,亨利·马蒂斯,勒内·玛格利特,爱德华·蒙克……好多很喜欢的艺术家作品。纸张的手感也非常棒,在阅读过程中,我还特别喜欢闻纸张和油墨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