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夏天太热,冬天太冷,最喜欢春末夏初的清凉和夏末秋初的舒爽。
北京几乎是没有春天和秋天的,常常是刚刚有几分春天和秋天的感觉,还没来得及尽情享受,夏天和冬天便急匆匆地赶来。
一年里比较舒服的月份便是四月底五月初,以及八月底九月初。现在便是春夏之交,早上六七点的户外,春意盎然,清风拂面,十分地惬意。
可是,最近几日北京的天气很不稳定,忽冷忽热。五月本是春天的主场,一个冷不防,冬天便穿越而来,又或者夏天时不时地来串个门。
结果,热时,吃一顿早饭也汗流不止。冷时,感觉又像是回到了初冬。空调随时待命,秋裤从衣柜里进进出出,一日之间,便像是经历了一次四季的轮回。
前几天刚刚过了立夏,隔三差五的高温似乎是迫不及待要登场的夏天发来的逐客令,而春天则用一场场温润的细雨宣示自己对于这个时节的主权。
这不,昨夜又是一场雨。
记得迷迷糊糊中被窗外的雨声惊醒,费了好大劲才又睡去。早上打开窗户,雨还没停,风也不大,细雨轻风里全是春的味道。
雨是诗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春雨尤其如此,孩提时代的一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几乎与生命里的每一场春雨相伴出现。
不禁想起宋代蒋捷的一首《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伴随着阅历的增长,生命的白纸上出现了一片片云彩,对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雨便是如此。
年少时,以为文人都是多愁善感的,而雨最容易让人陷入这种情境,所以,每当下雨,总是会趴在窗前的书桌上,听着屋外滴滴答答的雨声,在记事本上写下属于自己的忧愁,尽管,在那样的青涩年纪,可能压根儿不知道什么是“愁”。
除了绞尽脑汁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也常常到雨中感受全身被淋湿的痛快。从来都不喜欢打伞,总觉得每一滴雨都是大自然的精华,在雨中狂奔,有一种回归自然的真实。
喜欢被雨打湿的路面,也喜欢被雨淋湿的自己。
雨水是神奇的,润泽了万物,又与万物共生共融。雨水,可以是生命的源泉,雨水可以洗去身体的尘垢,也可以冲掉灵魂的污渍。
人们常说洗礼,大概就是源于雨水净化灵魂之义。
走过了懵懂无知的少年时期,面对成人世界的无聊游戏和来自现实世界的重重压力,雨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在熙熙攘攘的嘈杂声中,哪里还有心情和时间坐下来听一听窗外的雨?
如果不是没有带伞担心被雨水淋湿而在雨中肆意地狂奔,大概会被别人认为是疯子吧!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人越来越经不起雨淋了,一点蒙蒙细雨,满目皆是移动的花瓣。
现在的我,不会再跑到雨中狂欢,但还是会撑起伞,戴上耳机,听着音乐,感受雨水以及被雨淋湿的风的轻抚。
最喜欢周末的早上或者夜晚一直延续到早上的雨,不管是大雨倾盆,还是蒙蒙细雨,慵懒得待在被窝里,一切的烦恼和疲惫都会瞬间烟消云散。
也还是会听雨,但其实,听的并不是雨,或者说,听雨只是一个美好的借口——只不过想在雨滴的安静中,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罢了。
2020/05/08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