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们又可以“减负”了!这个沉寂了几年的话题,又被从新提及。今天,教育部针对在义务教育阶段,一些主要学科的教学进度要求,提出了一个超前培训负面清单,不得培训超出各学段规定要求的内容,对于理科学科特别提出“禁止使用繁、难、偏、怪的练习题”,对于语文和英语的教学进度不能超纲,必须严格遵循义务教育教学进度要求。
回顾这个喊了十多年,最近几年却逐渐悄无声息的口号,“减负”属实是家长和学生们的一块心病。教育部出台减负政策,一直要求学校教育和校外培训不要超纲教学,是为了让中小学生轻松有效地学习,然而效果却往往南辕北辙,导致学校教的越来越少,考试却没有相应地变得轻松。孩子们在学校里学的少而慢,就只能去校外培训机构报辅导班,既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
其实,笔者认为“减负”并不应该只靠控制教学内容和进度,来单项推行,所有学校、机构甚至教育体制,都要有相应的革新。对于中小学生们,当学校聚焦于让孩子轻松高效地吸收内容,重视“质”而非“量”;当校外机构不再充当学校教学的补充,只致力于启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当各级考试不再热衷于背默书本或“剑走偏锋”,只围绕核心知识点做创新......如果这些都能实现,我相信学生的学习将会是不一样的状态,结果也会令人欣喜。
只是这一切看起来似乎有些理想化,在当前形势的背景下,这字里行间都透着些不切实际。要如此大刀阔斧的去变革,不但需要决策部门的魄力和智慧,更需要全社会从根本上改变对教育的固有观念。或许这不是举手投足间能实现的梦想,但随着我们的教育制度不断完善,我相信一定会实现我们的初衷,让学生们轻松有效地学习,并让学习成为孩子们的兴趣,而非如今他们心中最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