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才02:46。重读罗曼•罗兰著的《三巨人传》。见贤思齐,是读书人的一种秉性,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一行行启人心智的文字,宛如巨人一行行的足迹,我从中仿若听到了巨人远去的足音。
灵动的文字,能直达灵魂,入脑入心。它的奇特,在于它延续了一代代贤者,一代代伟人的生命和思想,使后来者受到熏陶,获得教益和启迪。
“语纵不通心可通”,我信。人,无论其国籍,地域,语言如何,大凡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作为承载人类思想的精神载体,它始终是人类心灵沟通的桥梁。
这一点,我当牢记。学习它,运用它。能用我源自心底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发现,书写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该多好,多愉悦。
彼岸的朋友
从楼上下来最早,启动小型载货车去运载海鲜的,总是五楼那个靠勤劳致富的鱼客。
而身处深圳湾东岸的朋友,已发来道早安的微信。可以想象,此刻的她,正坐巴士赶赴住在另一小区的女儿家,为外孙梳洗,送他们上学,然后到市场买菜。
我这个朋友,多年来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奔走两处,兼顾两家,照顾三代人,实在太辛苦。
而她,却毫不在意,总是一脸源自心里,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笑容,心宽体胖,脸色红润,好似比我们这些同龄人要快乐,乐观,年轻得多。
朋友年轻的时候,曾经同我们百余知青和农工一起,同吃一锅饭,在乡村耕作数年。后来呢,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她远嫁异地,在大亚湾畔落了户。一去经年,不通消息。我自然不晓得她那些年是如何度过的。
直至40年后,因为众多朋友的一次聚会,我才有机会再次见到她。
尽管岁月无情,容颜易老,但她那清秀的五官,白净的脸面,那种爽朗乐观的性格,那种对生活的信心,并没有过多的改变。人,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在平凡的日常生活里,无论遭逢如何,都得镇定,沉着,内心足够坚强,而且乐观。
当我们谈起往事时,虽然各自都曾经历过生活环境的不如意处,经历过劳累、艰难,也有些许青春期的迷惘,但我们毕竟经受了生活的磨砺和考验。
我们青春的心血和汗水,早已付予雷州半岛那片红土地。可以说,我们那一代青年,为祖国的建设,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尽了自己的一分责任,也就 无怨无悔。
我们在热切的闲侃中,她对其先生的一切情状,并没有提及。只是说她曾经在一茶楼工作,推卖茶点,收入不薄。那些年的生活水平,比我们港城务工者的生活,略胜一筹。但据熟悉其实际情况的朋友说,那只是改革开放最初阶段短暂的三两年间的事,稍后我们的生活就比他们好了。
俗言:“几好的草地都有瘦牛。”信然。生活,总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我们美好的愿景,必将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