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每周写一点东西已经有近20周了。想写的东西很多,但越写越干瘪,自己读起来都觉得味同嚼蜡。
但是还是想写点东西。那就改变一下内容,写一些身边发生过的人和事。趁还有一些记忆,那就从小时候写起吧。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末,正是人口高峰期。当时读书的村小每个年级人都是满满的。隐约记得大概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试成绩很好,学校要组织颁奖。父母还专门叮嘱我在上台领奖的时候要向老师鞠躬。也许正是这些细小的叮嘱鼓励我保持好的学习成绩。其实那时候父母也不管学习,学习的压力也不重。放学后的时间都是玩或者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打猪草。当时还特别希望老师表扬我一边帮父母干活,一边保持好成绩。现在想想其实有种“卖惨”的心理在里面。
小学老师里面印象很深的有几位。
其中之一是我四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华老师。华老师其实姓丁,华只是她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一直都叫她华老师。华老师有2个特点,第一她烟瘾很大。在我们南方农村,抽烟的女人很少。而像华老师烟瘾这样大的几乎没有。第二她说话没有我们当地口音。这是因为华老师是外地人。她是师范院校毕业的。这在七十年代是很少的。毕业之后来我们村支教,期间发生了一场火灾,她被学校的另一个老师救了出来,幸免于难。这之后她就嫁给了就她出来的老师,一直留在了我们这里。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正是她教我们数学。期间有一次,她带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去镇中心小学参加一个比赛。那是我第一次离开村子。当时觉得很开心。也算是老师对我成绩的认可吧。
小学里还有一个老师,或者说一对老师,比较有印象。记得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们正在上语文课,突然门被推开,进来一个人,说他才是真正的老师,我们的语文老师偷了他的饭碗。我们的语文老师还真就离开教室了,然后这个人也就像模像样的上起课来。之后,每天上语文课,他都来,学校的其他老师就过来,让我们回家。我们当时还很开心,因为可以不上课了。之后听大人说,这个人是文革前的高中生,理应是他当老师,但是他在动荡期间受了迫害,精神有点不正常了。村小恢复之后,校长就让自己的弟弟顶替了他的教师岗位。所以他一直耿耿于怀。精神好一点的时候就来学校闹,要求恢复他的教师资格。
我们是个小山村,受动乱波及的影响小。但就是在这样的山村里,也有很多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写。
再后来,由于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外打工。山村的人口减少。现在村小只有一到三年级,四五年级集中到镇上的中心完小去上了。即使这样,每个年级的人数也少了很多,一个班只有十几个人。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