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阴雨
今天去勘察夏令营场地,音响设备现场调试。
在沟通安全细节上的要求时,会场销售有些不耐烦了。当我提出一个要求,他就是习惯性反应:这不可能。这里那到处都有隐患,台阶,木架子平台或者这里有水域……
勘察结束,我感觉他有话找我,坐下来就聊起了他五年级的女儿,感觉让他很无奈:几乎每天跟妈妈杠起来;拖拉,每天的叫早都很伤脑筋,等到快来不及,穿衣这样的事都是妈妈代劳;孩子暑假在乡下外婆家,过一段时间爸妈去看她,表示从来不想他们,让爸爸心里凉到谷底……
孩子在精锐补习,费用不菲,可是成绩确是没看到进步,爸爸开始质疑这效果——(这个我没发言权,因为没有大量数据调查)
我感觉这位爸爸积压了很久的疑问,今日一吐为快,频频点头——
爸爸本来以为很女儿沟通没问题,但是有感觉走不进孩子心里。没说几句,孩子就不愿意谈了。
当我说到父女之间的情感链接,爸爸说到了一个细节:孩子刚上一年级,父母刚创业,每天出门早,孩子还没醒;晚上回来,孩子已经睡着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仅仅两个月,孩子却性情大变。
刚入学,孩子到一个新环境时不适应,心里不安,父母这个时候突然缺位,没有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孩子的安全感被破坏。孩子至今晚上还需要爸妈陪。
爸爸感慨:父母再成功无法代表孩子幸福成功。有多少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生活条件,错过了陪伴期,因此付出很大代价。
虽然只是两个月的缺位,却让孩子极度不安,性情大变。当然在幼时,也是外婆陪伴比较多,父母都忙着自己的工作。孩子稍大一点,想要参与父母的交流中,可是父母往往置若罔闻,继续他们的谈话,忽略孩子。
现在反过来埋怨孩子怎么不跟他们讲心里的事。问题是当孩子找你的时候,你却漫不经心在关心自己的事。彼此的信任没有,那凭什么孩子一定要讲给你听?是不是先问问自己以前用心聆听了?
情感的链接如果没有建立,就好比彼此没有存进去爱意,又怎么能提取出来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你有陪孩子玩?
我想起上周见过一位爸爸,因为自己童年没有得到父亲的陪伴,所以当他成为父亲后,就用心记录和孩子的每一段时光,做了很多剪辑,用他爱人的话说,爸爸就是他儿子的玩具。
陪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
在《孩子,我爱你》三天的夏令营里,我们就是陪着孩子玩,当孩子在玩的时候,心是打开的。而这时候我也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教育的契机,了解孩子心里大大小小的烦恼以及他认知上的偏差,负向的信念,有机会在游戏互动中鼓励孩子去做到一点点,让孩子确信自己可以做到,从而拥有自信,重新输入新的正向的信念。
比如上一期有学员一开始接到游戏活动时,第一反应:不可能,我不知道,我不会,我不懂。当孩子尝试开始时,就鼓励他能做到。当他做到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认知就有了改变:原来我是可以做到的。
也借着这个机会让这位爸爸看见自己很多信念系统。比如之前提到的他常常说:不可能。他也看到这样的语言方式在孩子身上也有传承。
之后他又提出疑问:孩子大了,跟过去玩伴和邻居同学很少交流。
孩子心里很多小心思,又很敏感,若缺乏沟通,很容易产生误会。
因此我们作为父母有必要教会给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比如孩子和孩子发生矛盾,在老A爷爷的父母学习音频中教父母如何和小朋友通过问与答的形式,帮助孩子开始关注自己的感受,勇敢表达自己想法,同理他人感受,通过正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天夏令营,寓教于乐,在玩中找到自信,学会正向思考,思考思考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有着明确人生目标,学习不再费心。而且一旦学会思考,形成正向思维模式,这将是受益无穷。
也在不同游戏中需要同伴的支持,配合,学习合作也是孩子的功课,这些你都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