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人们习惯去探究人生的境界,普通人看后会觉得要达到这些太难了!
其实,这些最高深的境界背后有一个最根本的境界:
无我境界
无我境界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它消除了人的分别心。
《道德经》说: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意思是:人们所以有患得患失的大忧患 , 是因为人们只顾自身私念 , 如果人们不顾自身私念 , 人们还会有什么忧患呢 ? 所以,最应该珍爱的是一个人能够去除外界的障碍,没有高下之分,不存得失之别,以身为道,达到无我状态。
人们常常以“宠辱不惊”的心态来告诫自己,追求心态平和,然而,只要你以自己为出发点,考虑事物必生荣辱之心。
因为受宠、受辱,是以他人为尊荣,以自己为卑下的心态,心里有了自己就有了分别之心,必定会有患得患失的情感,不可能做到心境平和。
当你处于无我的境界,再来看看王国维的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的心境会超然的平静,而不再是意外惊喜的误读。
当你处于无我的境界,再来看看冯友兰的第四境界:天地境界。
你会顿然觉悟,深刻理解什么叫天地人一体,什么是宇宙观。
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说的是无论别人如何称赞你、贬低你,只要你有一颗光明的心,都不在乎,不理会。
这种状态的背后依然是"无我境界"。
有人会说了,王阳明的境界是有光明之心,这是要求自己行为端正,积极正派的行事,并不是无我。
其实,“我无境界”所做的事情必定是正向的、积极的事情。
因为,人的最高精神体现是无私的利他,而且每个人都是这样。
回想一下自己做过的一件不求回报,无私帮助别人的事,那时你的内心一定是喜悦的,而且你的内心会有一种很大的富足感。
现实中,无我境界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你与别人沟通,你处于无我的状态,自然不会有急功近利的言行,而是一种站在对方的角度客观的阐述,对方敏感的灵性一定会被你感召出来,反而会达成你的意愿。
这就是所谓的“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思是:因为不占所利,反而这些所利不会离你而去。
这就是道德经的智慧。
我们来一起修炼人生最高境界“无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