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能够学有所获,能够成才。在学生成才的道路上,作为老师会把自己的所知所学传授给到学生,让他们在成绩和品德上都有一个质量的提升。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毕业,都能够实现自己心中的期望,老师的心中也会感到欣慰。
在学生生涯中,一般都会记得自己的班主任是谁,小学、初中、高中都会记得,因为班主任陪伴自己的时间是最多的,也是最久的。所以当学生毕业后,很多学生为了表达班主任这么多年的辛苦,会送一些礼物表示感谢,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比如鲜花。
在陕西朔州的一所小学,在六年级的毕业班会上,因为有一名学生送了班主任鲜花,而没有送给数学老师,这时候的数学老师开始发飙了,情绪非常激动,不断辱骂学生,骂得非常难听。数学老师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肯定,内心非常生气,从而怒火冲天了。事情的缘由是由于该班级的学生觉得他们班的班主任非常辛苦,又做得非常好,学生们为了表达感激就“众筹”资金买了一束花送给班主任。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送花送给谁,自己想送就行。
因为没有收到同学送的花,就勃然大怒,这实在是不应该。毕竟老师的职责是教好书,教书育人才是最根本的,其它都是浮云。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产生哪几点反思呢?
第一点:情绪的控制非常重要。作为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榜样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就算学生没有给自己送花,心里不开心,很生气,那也不要表现出来呀,这违背了师德。而且最后把自己的前程给毁了。
第二点:不要去想着收学生的礼物。人对于一件有期待的事,就会在内心深处惦记着。就会想着这个期待何时能够兑现,如果兑现不了,自己内心就会憋屈。所以越是期待学生尊重自己,很多学生越是不尊重自己;越是想着在学生这里能够获得好处,这好处越是得不到。与其想着从学生这里获得礼物,不如想着如何把他们的学生成绩提高。
第三点:比较之心不可有。我们很喜欢和自己身边的人或者熟悉的人进行比较,当自己比他们厉害或者优秀时,内心就会产生自豪之情。当自己比他们落魄或者差距很大时,内心就会产生极度自卑之情。当这种比较之心产生后,内心的感觉就会出现一种偏差,就会经常关注对方得到或者失去什么。这位数学老师,也是如此,看到班主任得到了鲜花,自己没有得到,那是不是就说明同学都喜欢她,不喜欢自己呢?是不是自己的教学很失败?越想越生气,于是就做出了过激的行为。
生活是需要沉淀的,生活也是需要历练的,在沉淀和历练中,去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完善自己的缺点。如果这位数学老师能够换一种方式去表达,换一种行为动作去表达,也许结果就会不一样了。学生毕业了,老师送上最美好的祝福,一个拥抱,都能够给彼此留下最美好的记忆。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要明白自己身上的职责所在。当对教学之外的事情不抱有期待,也许就能够让自己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