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丑》在内地禁止上映,在网络上引起很大的争议。有认为,电影画面存在血腥暴力镜头,人物性格扭曲,剧本一般,情节灰暗压抑,符合当下政治正确,禁播没毛病;也有人说,主演杰昆.菲尼克斯演技炸裂,将可怜、悲哀、矛盾的主人公完美演绎,同时,电影想表达的主题也值得深思,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好片!
那么,这部《蝙蝠侠.黑暗骑士》的前情片,到底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哥谭市,从事街头卖艺的“小丑”亚瑟和母亲潘妮相依为命。此时的哥谭市正因为垃圾堆积、失业、犯罪和经济萧条而沉陷,接踵而至的是,市政府财政缩减,社会福利失去保障。
这对从小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亚瑟打击巨大,这意味着,没有机构再去免费提供药物辅助和心理咨询,更没有人会对亚瑟这种不合时宜大笑的怪病负责。
在一次工作中,正在为商家做活动的亚瑟在表演中,被一群辍学少年夺去宣传旗帜,亚瑟紧追不舍,在一条垃圾遍地的巷弄里,一帮人围住亚瑟,对他拳打脚踢一顿后,扬长而去。因为没有完成这次工作,被老板臭骂一顿。
之后亚瑟的同事希望他能够在这个混乱的城市自保,便送给了他一把手枪。可没想到,在不久后的儿童医院表演时,亚瑟的枪意外地从裤管里掉出来,最终,亚瑟因儿童医院不得携带枪支的违法行为被解雇,还得知送枪给他的同事向老板撒谎说,枪是自己买的。
乘坐地铁回家期间,仍装扮成小丑的亚瑟被三名酗酒的韦恩企业员工殴打,亚瑟出于自卫开枪射杀了他们,随后逃走。新闻报道后,韦恩对于地铁谋杀案的凶手表达出强烈的谴责,认为那些仇富的人自身不愿努力,并嘲讽他们如“小丑”般可笑。
一心竞选市长的富豪韦恩此言一出,不满市政瘫痪、贫富差异的示威活动愈演愈烈,抗议者纷纷戴着代表地铁谋杀案的杀手的小丑面具。
母亲将他一手带大,潘妮时常反复叮嘱儿子,要帮她写的信代寄给韦恩,这让亚瑟大为不解,他想不到自己寡居在家的母亲跟大名鼎鼎的企业家有什么联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打开的信件中,亚瑟惊讶的发现,他竟然是韦恩的私生子!
在之后的慈善晚会上,亚瑟乔装打扮,和韦恩在厕所碰了面,韦恩向他解释,潘妮患有妄想症,他和潘妮没有任何关系。亚瑟凭直觉判断,并不认同韦恩的说辞,于是他前往州立医院偷走潘妮的病历。原来,他的确是韦恩的私生子,但韦恩为了保全自己的声誉,协同潘妮伪造了亚瑟是领养的文件。
怒不可遏的亚瑟来到医院,用枕头杀死了潘妮。
在一场电视直播中,亚瑟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就是地铁谋杀案的凶手,并且大声痛斥社会是如何抛弃和嘲弄他,指责政府昏庸和无能。警方随后将其逮捕,哥谭市因为这番言论群情激荡,从而爆发骚乱。有抗议者驾驶救护车撞上载有亚瑟的警车,将其释放。亚瑟注意到血从鼻子流出来,用血在脸上画出笑脸,在群众的欢呼中手舞足蹈......
电影中,亚瑟这样说:我曾认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剧,现在才发现,这是一出喜剧。从这句自白不难看出,连他都认为这一切都这么可笑。
他自幼患病,时常发出的大笑被周围人不解;在公交车上希望逗小男孩开心,却被男孩母亲警告;做着小丑的工作,希望逗别人开心换取报酬,可自己“从未有一天真正的开心过”;明明不是自己的原因,却要被商家告状;与韦恩相见,希望能够父子相认或者简单的拥抱,等来的却是否认和呵斥......
其实亚瑟需要的很简单,他希望有人关注他,在乎他,理解他,尊重他。可惜这些单纯美好的愿望,在冰冷的城市成为最稀缺的奢望。
奔波和挣扎在阴沟的泥沼里,能有几个人依然仰望星空呢?
香港暴乱已经存在发生数月了,从视频画面上看到毁坏的车辆,残破的建筑,混乱的街头,很难再跟繁荣的国际金融中心联系起来。诚然,这场暴乱是由国外势力发起和策划的反政府暴动,目的就是扰乱社会秩序,干预行政职能,夸大警察镇压行动,搞乱香港阵脚。这里面有激情慷慨的年轻人,也有不明就里的大学生。
当他们看着周围几十万港币一平的房价,和家人挤在四五十平米的公寓里(香港平均住宅面积15平米),面对高昂的物价和一份仅够温饱的工资(一个毕业生的只有1.4万港币,刨去支出,需要奋斗60年才能买到40平的楼),没有内地人农村或城市的多种选择,想象着一辈子再如何奋斗也很难翻身的人生,也就不难理解那些加入混乱大军的年轻人了。
是不是真的寸土寸金才造就如今的高房价呢?
非也,香港现在空置的土地包括郊野公园、绿地、种植地占到66%,而可悲的是,目前700万人的香港只有7%的土地用来居住,高额租金也直接造成如今香港经济的单一,缺乏活力。
如果政府强有力地能够站出来,抵制住资本和环保主义的压力,排除竞选政党的干扰,推出对大部分市民有益的政策,开放一些土地,拿出税收填海造田,多建一些公共房屋(香港公屋占比47%,反观新加坡85%),至少保障年轻人先安居再乐业。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政治问题,香港政府任重道远。
码字不易,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