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到一篇旅游美食的文章,说北京的一家东北餐馆被评为米其林一星。
虽然我是东北人,但我仍然觉得东北菜和精致挨不上,大盘、大碗、大锅一起端上桌。
其中就提到了锅包肉,一看到锅包肉就想起很多年以前和它有关的事儿。
锅包肉在东北属于女士小孩菜,没有人不喜欢吃。
我在姥姥身边长到七岁后回到城里父母家上学,每到放假就迫不及待地回姥姥家,在那里我更自由更快乐。
大舅喜欢做饭,就去学了厨师,自己开了一家饭店,即是老板又是大厨,每次我回去他都会给我送去饭店里的菜,必定有一盘锅包肉。即使舅妈脸色不好看,他也不在乎,隔二三天就会给我送锅包肉来。每次家族成员聚餐,他也一定会给我们小孩做一道美味的锅包肉。大舅的锅包肉,裹浆油炸后外焦里嫩,再来一些姜丝糖醋汁,很东北的做法。酸甜可口,齿颊留香,想想都流口水,大舅已经七十多岁,他说如果我回去,还会给我做,可我已经很多年没回家乡了,等疫情过去,我一定要回去,这时的锅包肉就代表了亲情。
上大学后,寝室的同学经常聚餐,每次也都点锅包肉,一上桌,一人一块,最快光盘,都还意犹未尽。刚上大一的时候,爸爸经常去看我,带我去餐馆吃饭,通常会点两盘锅包肉,吃一盘,还要给寝室里的一群馋猫带回去一份儿。一次我旁边床的女生睡觉时说:“再来一盘”。我们几个没睡的同学觉得很逗,确定她真的没醒,就接话问:“来盘什么”?她居然回答:“锅包肉”。我们所有人都爆笑不止。女同学睁开惺忪的睡眼说:“你们笑什么”?又引起我们的轰然大笑。那些大学时光的快乐记忆滚滚而来,青春年华已逝,可记忆中代表友情的锅包肉还是那时的味道......
和先生刚刚认识,他追求我的方式就是请我吃饭,他知道我是东北人,而公司门口刚好有家东北餐馆,他吃饭时总是点我喜欢的,一定会有锅包肉,还不停地给我夹菜,把我面前的小碟子堆得满满的,和他相处一个月,我的体重飙升10斤都不止,之后再不肯和他去餐馆吃饭。
南方的锅包肉,也是油炸后用些姜丝、香菜点缀,酸甜口,是用了番茄酱来调,多了些甜,一点点酸,很像我们的爱情。
结婚有娃儿移民加拿大后,我曾试着自己做锅包肉,想给娃儿们尝尝我小时侯喜欢的美味,可怎么都做不好,不是肉炸的不够火候,就是酸甜不可口,试了几次,看着浪费掉的肉和油只好作罢。
因为一个人,选择一座城,也可以因为一道菜想起很多人和事。一盘锅包肉让我瞬间回忆起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美好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