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和学习看似是水火不容的两种行为。而恰恰是游戏的思维给学习提供颠覆性的借鉴,也为班级管理提供另一种可能。
先来看游戏里如何制造参与感。它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是选择层。也就是,通过发起选择,来制造参与感。在游戏里,你就经常面对选项,而且你必须亲自做出选择,否则游戏就继续不下去。
选择层有两个方法:
一是强烈的逻辑悬念。也就是,这个选择会导致后续的故事发展。比如面对一个定时炸弹,你到底是应该剪红线还是剪蓝线,这会直接决定后面发生的事。
二是强烈的情绪波动。也就是,选择不会影响故事走向,但是,它会造成情绪波动,让你左右为难。比如,一款侦探游戏,你发现苦苦追寻的凶手,原来是自己的女朋友。她被警察带走的那一刻,呼唤你的名字。这时,弹出一个选项,转身给她最后一个拥抱,或者装作没听见。不管选哪个,故事的结果都不会变。但是,你一定会认真对待这个选择。因为它让你产生了情绪波动,把你的感情拉进了故事里。
平时把一些班级事务交给学生选择,如何处理纪律,卫生,学习方面的一些规章制度。
二.协作层:把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参与感的第二个层级,叫协作层。也就是,通过建立协作关系,让玩家互相联系起来。
比如,网络游戏就比单机游戏更吸引人。为什么?因为网游,它构建了一套协作网络,你不仅自己要玩得好,你还得跟其他玩家打配合,甚至组建自己的战队,战队与战队之间再互相竞争。
所以,打造班级的协作参与感,需要先构建起一个协作网络。然后在这个网络里,给你的学生,安置一个班级分工,最好学生之间也能发生联系。做卫生,检查卫生;管理纪律,纪律监督员;学习委员,各科作业检查员,等等。
三..触动层:把我的故事,变成你的故事
参与感的第三层级,叫做触动层。也就是让原本听故事的人,变成故事的主角。
这个转变的关键,在于身份的瞬间拉近。也就是,你需要在前期,做足够长的铺垫。在铺垫的过程中,学生会觉得,这个故事远在天边,跟自己没关系。但是,你要在故事的最后,让学生身份反转。把这个故事一下拉到眼前,让他感受到,这原来不是别人的故事,就是自己的故事。
比如,每个班都会有在考试中发挥出色的学生。本来成绩平平,自己都不会意识到能考这么好。这时候可以让他自己说说以前的学习经历,近阶段的细微的变化。把这些素材加工,甚至夸大一些,就可以说出一个学渣逆袭的故事,故事的结尾说出主人公其实就是咱们班的***,让全班学生都有代入感。
用参与感调动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