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六李娟丽/分享850天/2022.04.15周五/总1416场(累计436场/本周3.场)
一、咨询
能说出来的困扰就已经解决了一半,当能分析问题看到各种可能性的时候,就是朝向想要的方向了。
二、读书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和治疗技术》,今日分享第192页内容:假如一个来访者不想再来,就该结束了。对于什么时候结束咨询,作者在这里有一些回答:一,假如来访者不想再来了,就该结束咨询;二、当他们的需要能在其他地方得到更好地满足就该结束咨询;三、当目标已经实现了就是时候结束会谈了;四、当量表上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就该结束会谈了;五、当事情足够好时会谈可以结束了。这中间我们要做的就是尝试让治疗适合来访者,而不是让来访者适合治疗,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向来访者反映他们已经达到了他们的目标,可以结束治疗了,我们要利用好跟他一起工作的时间。假如来访者绝口不提停止会谈,我们也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帮助他们,比如向来访者反映他们已经做的有多么好,也可以指出所有那些他们已经达到的想要达到的地方,当然这些不是靠咨询师。也可能会问他们对继续这样做下去或者变得更好的信心是多少,进行一个评分,详细的讨论他们会如何继续做点什么来保持那份心信心。不论来访者把自己放在量表的什么位置上,当然除了十分位置,我们都会问他怎么样就会知道分数提高了一分,要想实现这个需要满足什么?结束咨询的依据是我们认识到来访者的目标或者在量表上的位置决定会谈的结束,而不是因为我们认为他们是否已经准备好,如果仅仅因为治疗师觉得正确所以要继续下去,大多数情况都是不合理的,当然有些例外比如来访者会对他们自身和他人带来一些就是估计的潜在风险的时候,治疗要继续下去的。严肃的讲就比如一些人在旅途中找到路径,变得更好实现他们想做的事情就已经足够了。咨询师的任务是鼓励来访者继续独立地走下去,所以说足够好就是足够好。在结束前我们也可以邀请来访者回顾一下他现在可以做到了哪些?这些是他第一次来见我们的时候做不到的,一或者可以在一个量表上看到他目前所处的位置,跟他所期待的值,这样确定是否该结束咨询。
三、心理咨询专业伦理学习
今天是伦理课程主要讲了我们在组织中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或者是在学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伦理议题。牵扯到双重关系给咨询带来了一些困难。最理想的就是我们独立执业,这样可能保证更纯粹的专业的关系,不能保证的情况下也要提前做一些工作,对当事人有一些告知,包括有哪些限制说清楚。最常见的一些伦理冲突比如说推销组织的价值观,或者是被期待去执行某些组织交代的任务就很难保持中立,专业度也大打折扣。在学校执业的伦理议题首先要具备学校咨询的能力,特别是接受相关专业训练,比如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专业专长的训练和接受督导,通过继续教育来维持我们的专业能力,做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对于心理咨询师普遍督导不足,要保证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胜任力,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保密的限制部分,初次谈话就征求家长的同意,有关儿童的咨询内容最好是跟孩子去了解,当然发生重大事情的时候要尽早的告诉家长。团体咨询,那我们就要有一些设置和规则,保护成员的隐私以及如何学会拒绝别人的询问。对于多重关系的处理,如果担任的角色很多就不容易做到专业的心理咨询,也有一些妥协的办法就是我们不接自己教的学生,自己首先要界限清楚。关于非自愿个案,原则上我们还是不强迫以自愿为原则,非自愿个案转成自愿个案。关于转介,林教授建议参考,由老师来跟学生去谈然后推荐咨询师,这样我们工作起来就顺理成章。还有强制通报的伦理议题,我们遇到重大事情比如说个案有伤人伤己或者牵扯到法律法规的事件进行强制通报,也征求个案的同意,如果不同意就要协商,在法律法规和专业伦理面前不得不突破的,协商讲多少怎么讲什么时间讲。关于权益的促进,咨询师有责任去帮儿童和青少年发生,替他争取最佳的利益。最后是协助自杀型个案,可以从保护个案的角度一起分析,在信任和生命这两个议题上最起码保证个案的生命安全,也可以跟个案签署不自杀承诺。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