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古书中将彩虹称为“虹霓”,古汉语多以字为单位,也就是说“虹”和“霓”应该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如果“虹”是指彩虹,那“霓”又是什么呢?另一个经常听到的词“霓裳”又与它有什么关系呢?答案和古人对彩虹的认识有关。
甲骨文的“虹”
甲骨文的“虹”形状弯曲,作有两个头的虫状。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虹”字道:“虹,螮(dì)蝀(dōng)也,状似虫。”
不只是甲骨文表明虹和虫有关系,现在的汉字“虹”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工”是声部表读音,而“虫”是形部,表示“虹”的含义与虫有关。这就奇怪了,虹真的和虫有关?
甚至可能有人要说了,对甲骨文的释读错了吧,虹和虫子能有什么关系啊,顶多也就是形状像一点,都是弯弯的。你还别说,关键就在这形状像上了,对古人来说,彩虹和虫子还真有关系。
“虹”原来真的是指虫子?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彩虹只是一种光学现象,可是在古代,特别是在夏商周时期,没有我们现在这样发达的科学知识。
当时的人们往往将一些神奇的自然现象归因于一些动物或神灵,像认为下雨是由于龙、打雷是因为有雷神等等。
彩虹也不例外,要说古人的想象力也是真的丰富,比下雨打雷更直接,古人觉得彩虹的形状太像虫子了,于是干脆就认为彩虹是一种动物:长身,两首,巨口。
由于彩虹两端经常有云,所以人们将两端的云看作彩虹的两个头。并且由于它往往在雨后出现,人们认为它能吸水。
《山海经》中就有“虹在其北,各有两首”的句子。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说:“有两首,能饮涧水,山行者或见之。”
其实想想也是,彩虹有头有身有尾的,要把我放古代,我也觉得那是一种动物。
彩虹分男女
后来古人注意到,彩虹有时成双成对地出现,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而且两者颜色的顺序相反:一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色彩鲜艳,另一个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暗淡一些。
于是古人继续展开他们神奇的想象力:根据阴阳学说,颜色顺序相反意味着阴阳属性相反,一个为阳另一个为阴,并且彩虹是一种动物,那就是一个是雄一个是雌。就这样,他们得出了惊人的结论:彩虹分男女!
古人将色彩鲜艳的、红色在外紫色在内的称为“虹”,是雄性,而稍微暗淡一些的、红色在内紫色在外的称为“霓”,是雌性,两者合称“虹霓”,这就是“虹霓”这个词的来历。
如上图中,下方的彩虹是“虹”,上方的是“霓”。
不过“霓”这个字没有对应的甲骨文或金文,直到篆书才出现了这个字。这主要是由于双彩虹比较罕见,可能直到较晚的时候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霓”没有用“虫”旁,其实在《说文解字》中,“霓”与“蜺”相同,和“虹”一样也是和虫子有关。
对彩虹的其他解释
到周代,人们不再只是将自然界的现象归因于动物,开始尝试用一些形而上的理论解释自然,最典型的便是阴阳学说。
根据阴阳学说,人们认为彩虹是由于阴阳错乱导致的,对应到人间就是婚姻失调,因此人们认为彩虹是一种淫亵之气。
《诗经·国风·鄘风·蝃蝀》这首诗是批评一个女子不守规矩,离开父母兄弟私自去找意中人。
里面有这样一句:“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其中的“蝃蝀”就是彩虹。就是说彩虹出现在东边,人们都不敢指,为啥不敢指,因为彩虹象征着婚姻失调,是一种淫亵之气,其实就是用彩虹比喻这个不守规矩的女子。
古代还将白虹穿过太阳这种天象视为即将发生灾祸的预兆,也是由于上面的原因。当然后来证明白虹贯日其实是日晕,不是彩虹。
不过,毕竟“虹霓”都是很漂亮的,所以后来人们也用彩虹去比喻很多美好的事物。
如用霓裳来比喻美丽的衣裳,甚至认为霓裳是神仙穿的衣服。《楚辞·九歌·东君》中就有“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这样的句子,认为神仙以云为裳,并将其称为霓裳。
唐玄宗年间所作的唐代宫廷乐舞的集大成之作就被称为《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