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画家董其昌在《画旨》这本书里,提了一个观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后人在这句话上,依据自己的理解又添了几句上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一、什么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万卷书”指的是书本中静止的知识,“万里路”指的是我们在人生经历中获得的感悟、认知,是活的知识。
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前提,如果没有知识做积累,哪怕行再远的路,也只是漫无目的的散步,到头来还是毫无收获。
前几年,有一个火遍网络的辞职书: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看看”又是看什么呢?
曾经我以为书中便有万千世界,无需外出求知。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发现这种观念相当要不得:书本中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感悟,要想真正去理解别人的感悟,我们至少要尝试着去看看这广大的世界。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这种想法越到后面,越是强烈。
我意识到,书本是帮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桥梁,我们要通过“读万卷书”打好知识基础。
唯有如此,才能在走万里路的阶段,可以有更多选择。
举个简单的例子,俗语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在现实中,虽然有很多人看似没有读万卷书也能改变命运,但是当我们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时,不仅可以缩短改变命运的时间,还能够有更多可以改变命运的方法。
二、路在何方
有很多朋友在行万里路的阶段,忽然很迷茫:以前只需要按照书本所说的做,就可以改变,而今貌似没什么用了,那我们该如何让自己读的万卷书有用呢?
前文说过,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好搭档,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读的书没有用,而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去用。
因为,没有人会告诉我们,我们读的书具体该怎么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找到自己的出路,最该做的事情,是冷静下来,依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规划一条前进方向。
然后,我们再依据这个规划,按照自己能力水平高低,去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尽可能快地适应现实和书本的差距。、
等到我们度过了最初的阶段后,我们也基本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