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刚泛鱼肚白,晓峰和晓霞就起来准备了。知道他们要去集市,晓君早早就为他们准备好早餐,余母是有点迟疑,她觉得两个孩子还有点小,毕竟晓霞才上高中,晓峰也才初中。吃饭的时候,余母还是开口了:“晓霞,要不让你姐一起也去吧,或者我跟着你们去。”晓霞笑着说“我姐有她的事要忙,您要是愿意去,咱们一起去集市卖东西啊?”知母莫若女,晓霞知道自己母亲面子薄,就是来自家拿这些竹器,她都不好意思收钱的,更何况要去集市上叫卖呢,姐姐现在是老师,她也不想让姐姐出面。
果然余母觉得难为情,她期盼的望着晓君,希望她说自己今天没事,可以跟弟弟妹妹一起去。晓君明白晓霞的意思,对晓霞会意一笑,笑着说,“晓霞晓峰,你俩需要我一起吗?”
兄妹俩都摇头,表示可以搞定。晓峰说“集市我自己也去过很多次,虽然自己没有卖过东西,但是咱们村张大爷李大娘他们每集都去,看看就知道了。你们放心吧。” 晓君对母亲说“妈妈,让他们锻炼锻炼,反正这些竹子编的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能卖就卖,不能卖就拿回来吧。”在姐弟三人的再三劝说下,余母终于同意放心放两个孩子独自去集市。
晓霞和晓峰背着竹器出发的时候,天才刚亮,他们来到村口等最早的一趟班车,赶这趟班车的人一般都是去卖货的,早点去能早点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一般去买东西闲逛的都要等后面几趟车,去得太早,东西都还没摆出来全,也不好压价谈价。
夏季的早晨,微风中仍然有一丝丝清凉,只不过这丝清凉到了半上午就会消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就是一阵接一阵的热气。路边的小草和野花上还带着晶莹的小露珠,折射出闪亮的光点。远处田野里一片一片的稻田像是一块块金色的毯子,成熟的稻穗弯着腰,在等待收割。
晓霞和晓峰第一次去集市卖东西,异常兴奋。路上碰到去集市卖东西的李大娘,提着满满一栏鸡蛋,背上背着一个大背篓,里面放着满满一背篓的菜干。李大娘看到两孩子,就猜到他们也是去集市。
她笑着说:“晓霞、晓峰,你们去卖竹器呢?我早就跟你妈妈说过,让她一起去赶集,她不肯。”
晓霞说:“是呀,大娘,我们第一次去,什么都不懂,还请您帮帮忙啊。”
李大娘说:“没事,你们跟着我就行,我知道哪里人多,咱们干早车去也能占个好地方。”
李大娘拿起晓霞手里拎着的几个竹篓子,一边仔细看着一边不住的点头说:“你爸爸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这样的竹篓子,集市上的不多了,他们卖的都比较粗糙的那种。这个你们打算怎么卖呢?”
晓霞说:“我们也不知道集市上都是什么价位。打算去了,先看看别家的价格,然后再定价,打算比人少一块,只要卖出去就行。”
李大娘说:“你这只有比别人多卖,不能少,你看看这竹条,都是耐用的竹皮,还都是打磨过的,人家的竹楼很多都夹着中条,不是全皮的。人家卖5元,你能卖6元。”
晓霞笑道:“我们没有经验,可不敢比别人卖贵了。”
几个人一边走一边说着,兄妹二人跟着李大娘来到集市的中心,找好了位置,刚把东西放下,就有人上来问价,早来集市的人也很多。晓霞按照李大娘建议的价格报价。买东西的人看了又看,说有点贵,也不回价,放下东西就走了。晓霞正想叫住人说给便宜一些,被李大娘按住。
李大娘说:“你别着急,一会她还要回来的。”
果然买竹器的人逛了一圈,又跑回来,这次她还了两元,晓霞也降了一元,第一个竹楼以5元成交。接下来所有的竹器都卖的异常顺利,有的甚至都没还价直接拿走,不到中午,晓霞和晓峰手里的竹器就剩下一个有一点瑕疵的竹篓了。
一个大妈过来看又看,要让晓霞3元卖给她,晓霞说:“这集市就没这个价呀,大妈,您看我家这,用料又这么好,这点小问题也不影响您使用的。4元已经是比别人低了。”
李大娘的干菜都给了一家饭店,鸡蛋也快卖完了。她走过来,看到两人正为最后一个竹楼的价格争持不下,就说:“晓霞,我正好也需要一个竹楼,这个就留给我吧,4元是吧。“说着就开始掏钱。本来还在讨价还价的大妈看见有人抢,也赶紧拿出钱来付钱走了。
晓霞晓峰这次赶集非常成功,他们卖完了自己的东西后,又在把整个集市逛一圈,把所有竹器的样式和价格都问过一遍,摸透了行情。姐弟两高高兴兴的回家报喜去了。